《我爱这土地》教案1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初中教案 / 九年级下册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34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4/4/21 11:24:00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359
  • 下载点数: 0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中国现代诗四首——《我爱这土地》
教学  目  的 1.了解诗人艾青2.理解和把握诗歌中意象的象征意义
课的类型 诗 歌
教  具
教学环节 时间分配 教   学   内   容 教 学 方 法 的 运 用
一、导语    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徐志摩的《再别康桥》,今天我们要接着学习下一首新诗,就是艾青的这首《我爱这土地》。  首先,请大家一起朗读全诗。  (全班朗读)提问:这首诗的感情色彩是怎样的?明确:忧郁、悲愤(类似的答案也正确)。二、了解作者及创作的时代背景  艾青(1910~1996), 现、当代诗人。原名蒋海澄,笔名莪加、克阿、林壁等。浙江金华人。自幼由一位贫苦农妇养育到5岁回家。1928年入杭州国立西湖艺术学院绘画系。翌年赴法国勤工俭学。1932年初回国,在上海加入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从事革命文艺活动,在狱中写了不少诗,其中的《大堰河——我的保姆》发表后引起轰动,一 讲 读 法举成名。1935年出狱,翌年出版了第一本诗集《大堰河》,表现了诗人热爱祖国的深挚感情,泥土气息浓郁,诗风沉雄,情调忧郁而感伤。   时代背景:写于1938年。抗日战争初期。国土沦丧,人民蒙爱深重苦难。抗战开始,艾青满怀热情地寻求着光明,"从中国东部到中部,从中部到北部,从北部到南部,又从南部到西北部"(注:《艾青选集·自序》),终于找到了光明的所在--延安。这几年中,他一面不倦在寻求,一面辛勤地写下了大量诗歌。诗人时为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的一员,他的诗作,倾诉着民族的苦难,歌颂了祖国的战斗,深切的反映出抗战的时代精神;他的诗作,又表现了个人的风格特色和艺术才华。艾青,是抗战前期具有重大成就的一个最有代表性的诗人。  诗作者把个人的悲欢融合到民族和人民的苦难与命运之中,表现出对光明的热烈向往与追求,富有强烈的时代感和现实性,感情深挚,风格独特,在中国新诗发展史上,艾青是继郭沫若、闻一多等人之后推动一代诗风、并产生过重要影响的的诗人。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