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本纪》教案2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苏教版 / 高中教案 / 选修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45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7/10/31 18:25:29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43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2430字。
潮源中学 高二 年级语文集体备课教案
课 题:《夏本纪》 主备人:颜景银 时间:2006、11、18  编号:40
教学目的:
1、 了解《史记》成书的整体框架。 
          2、 对司马迁创立的本纪、表、书、世家、列传等五种记史的形式要明确。 
          3、 积累学习文言的相关知识,熟悉并掌握词类活用的方法。 
          4、了解学习文言的相关知识,熟悉并掌握词类活用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1、 积累学习文言的相关知识,熟悉并掌握词类活用的方法。 
          2、对司马迁创立的本纪、表、书、世家、列传等五种记史的形式要明确。 
教    法:读析、讨论、质疑、总结、练习
教学过程:
主要环节教学要点(知识点)教师活动
及时间安排学生活动及
时间安排教师个性彰显
导语设计由大禹治水的故事导入新课
目标导学1、  积累掌握重点字词
2、  梳理并掌握文章的结构内容
学生自学学生结合课文注释和工具书自读课文学习字词并编写课文结构提纲
教师点拨释疑1、解题:《史记》中的“本纪”实际上就是帝王的传记,因为帝王是统理国家大事的最高的首脑,为他们作纪传而名之曰“本纪“,正所以显示天下本统之所在,使官民行事都有一定的纲纪的缘故。同时,也是全书的总纲,是用编年体的方法记事的。在“本纪”的写作中,司马迁采取了详今略远的办法,时代愈远愈略,愈近愈详。《史记》中共有本纪12篇。 
      2、课文说明:夏本是一个古老的部落,相传是由包括夏在内的十多个部落联合发展而来的,与古代其他部落交错分布于中国境内。相传尧、舜时洪水泛滥,民不聊生,虽经大力整治,但由于时代和条件的限制,也由于当政者用人不当,长期未能把民众从灾难中解救出来。这成了当时因扰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一个十分尖锐的问题。就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夏禹,一个有抱负而且聪敏勤恳的青年出现了。他继承父业并吸取父亲鲧(gǔn)治水不成的教训,以他的健壮、精干和毅力,获得成功,在几百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呈现出一派怡然富足、井然有序的宏伟景象。到唐尧、虞舜时期,夏族的首领禹因治水有功,取得了帝位,并传给其子启,从而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王朝约存在于公元前二十一世纪至公元前十六世纪。 
   《夏本纪》根据《尚书》及有关历史传说,系统地叙述了由夏禹到夏桀约四百年间的历史,向人们展示了由原始部落联盟向奴隶制社会过渡时期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及人民生活等方面的概貌,尤其突出地描写了夏禹这样一个功绩卓著的远古部落首领和帝王的形象。课文节选了大禹治水定九州的部分,约占全篇的五分之三。作者怀着虔诚的心情,向人们诉说着夏禹的业绩和伟大的献身精神。 
      3、学生自读课文,结合课文注释及译文,积累文言知识: 
      1、文言实词:  
⑴重点实词:  
浩浩怀山襄陵:冲上,漫上  
鲧为人负命毁族,不可:败坏  
摄行天子之政:代理  
行视鲧之治水无状:治理  
等之未有贤于鲧者:比较、衡量  
禹敏给克勤:敏捷   给”与“敏”同义。  
身为度,称以出:称量,权衡  
行山表木,定高山大川:给……作表记;测定  
薄衣食,致孝于鬼神:致:送达,表达。  
命诸侯百姓兴人徒以傅土:兴:发动。人徒:指被罚服劳役的人。
禹乃行相地宜所有以贡:察看,考察  
乃殛鲧于羽山以死:流放,放逐  
女其往视尔事矣。视,看,照看,这里有办的意思。  
亶亶穆穆,为纲为纪:亹(wěi)亹:勤勉不倦的样子。 穆穆:庄重严肃的样子。  
禹乃行相地宜所有以贡:应根据各地所具有的物产来向天子进贡。  
陂九泽,度九山:测量,勘测,即上文的“表木”。  
九山刊旅,九川涤原:刊,砍削;旅,治理。  
东渐于海,西被于流沙:  渐,流入;被,覆盖。  
⑵古今异义  
中国赐土姓:中国:指九州之中  
命诸侯百姓兴人徒以傅土:百姓:即百官。战国以前百姓是对贵族的通称,因为当时只有贵族才有姓,而平民没有姓。  
于是帝尧乃求人:这时候  
⑶通假字:  
命诸侯百姓兴人徒以傅土:“傅”通“敷”  
女平水土:“女”通“汝”。  
致费于沟淢:“淢”通 "洫"
于是帝锡禹玄圭:"锡"通"赐".
学生可以自己在课文下的注释内寻找.
5、课文简析: 
(1)学生口述大禹的事迹,并概括他的高尚品质。 
提示:禹怀着励精图治的决心,新婚四天就离家赴任,行山表木,导九川,陂九泽,通九道,度九山,考察了九州的土地物产,规定了各地的贡品赋税,指给了各地朝贡的方便途径,并在此基础上,划定了五服界域,使得全国范围内形成了众河朝宗于大海,万方朝宗于天子的统一、安定和欣欣向荣的大好局面。在他身上体现了公而忘私、乐于奉献、勇往直前、百折不挠等高尚品质。 
(2)问题探讨:大禹治水给了我们那些启迪? 
      提示:大禹治水,我们看到的是中国远古时期人类的前赴后继与大自然作斗争的拼搏精神,在失败中寻求经验教训,毫不气馁,万众同心,最终达到的是“九州既疏,九州既洒,诸夏艾安”的太平盛世。这表现出一个伟大民族的凝聚力和中华文明的稳健、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儒家文化。中国人自古以来,就有海洋一般百折不挠的心态,热爱和平,希望用自己的勤劳与智慧创造一个安定的生活环境。从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还可以看出我们提倡的一种集体主义,大禹是子承父业去治水,完成先人的遗愿,也可以看出中国人尊师重道、忠义孝顺等优良品德和对社会、对世界的责任心。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