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修)《把栏杆拍遍》教案4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苏教版 / 高中教案 / 选修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53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7/3/14 19:52:43
  • 资源来源: 会员改编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89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7870字。
把栏杆拍遍
主备人:纪晓苏   审定人:李保国
教学目标:
1.阅读课文,了解辛弃疾的人生历程,感受其矢志不渝的爱国情操。
2.体悟作者是如何在叙述中展现人物形象的。
3、研习课文1-8节
重点难点:
1.阅读课文,了解辛弃疾的人生历程,感受其矢志不渝的爱国情操。
2. 体悟文中联想、对比、以评代传手法的运用。
教过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这是一篇带有人物评论性质的文章,揭示的是辛弃疾怎么从一个爱国志士成为爱国词人的过程及原因。文学泰斗季羡林这样评价梁衡,他说,梁衡是一个肯动脑、肯刻苦,又满怀忧国之情的人。他到我这里来聊天,无论是谈历史、谈现实,最后都离不开对国家,对民族的忧心。难得他总能将这一种政治抱负,化作美好的文学情境。在并世散文作家中,能追求、肯追求这样一种境界的人,除了梁衡以外,尚无第二人。”
 二、作者简介
 梁衡(1946--)山西霍县人。1968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长期在基层当记者.曾任新闻出版署副署长、中国作协全委会委员,全国记协常务理事.主要从事散文创作,散文理论研究.作品曾获青年文学奖,赵树理文学奖,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1996年在《佛山文艺》发表的散文《忽又重听"走西口"》获《美文》、《文学自由谈》、《佛山文艺》三家联合举办的"心系中华"散文征文优秀奖.有散文三篇《晋词》,《觅渡,觅渡,渡何处?》和《夏感》入选中学教材.主要著作有《新闻三部曲》(3卷),《数理化通俗演义》(2卷),散文集《名山大川》、《人杰鬼雄》. 
三、阅读文章,从整体上把握并思考下列问题。
1、对照课文,复述辛弃疾的人生历程,并找出相应的段落进行朗读感悟。
 明确:生于乱世——从军杀敌——南下归宋
 ——朝廷猜忌——忧国忧民——名垂千古
补充材料: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 人。出生时,山东已为金兵所占。二十一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任职期间,采取积极措施,招集流亡,训练军队,奖励耕 战,打击贪污豪强,注意安定民生。一生坚决主张抗金。在《美芹十论》、《九议》等奏疏 中,具体分析当时的政治军事形势,对夸大金兵力量、鼓吹妥协投降的谬论,作了有力的驳斥;要求加强作战准备,鼓励士气,以恢复中原。他所提出的抗金建议,均未被采纳,并遭到主和派的打击,曾长期落职闲居江西上饶、铅山一带。晚年韩侂胄当政,一度起用,不久病卒。
2、整理文章的思路
 1节  强调指出辛弃疾和他的词在历史上的独特性和文学上的唯一性 
介绍辛弃疾的人生遭际和评价他的诗词创作。
 介绍辛弃疾的行伍经历
3——14节  辛弃疾南下归宋后做官的经历和内心的忧国忧民。
15——16节 与其它名家相比辛弃疾和他的词的独特之处。  
 17节  揭示了辛弃疾是如何从一个爱国志士成长为一个成熟的爱国词人的。
3、课文第一自然段在文中起何作用?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