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修)《诗国余晖中的晚唐诗》教案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苏教版 / 高中教案 / 选修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73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7/1/18 8:19:37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128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8460字。
(选修)《诗国余晖中的晚唐诗》教案
 无 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反复朗读,加深对诗歌内容的把握。
 2.理解诗歌的艺术特色。
教学难点
 理解诗歌的艺术特色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爱情,是永不褪色的话题,在人们心里,爱情都是美丽的,神圣的。相信大家都读过有关描写爱情的文章吧。大家知道李商隐吧,他的爱情诗可是很著名的,大家对他的爱情诗有兴趣吗?今天我们就来看一下他是怎样描写爱情的。
 二.常识简介
 1.作者简介
 李商隐(813-858),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晚唐代著名诗人,与杜牧齐名,并称为“小李杜”。他一生在政治上受排挤,思想上很苦闷,所以他的诗大多抒写时代离乱的感慨、个人失意的心情,其中有不少是借古讽今的咏史诗和缠绵深挚的爱情诗,诗歌常常充满着一种感伤情调。在诗歌艺术上,他的诗构思新颖,想像奇妙,词句精警,语言优美,具有浪漫主义色彩。晚年辟为盐铁推官,四十六岁时客死荥阳,潦倒终身。
 2.解题
 诗人不愿标明题目,故意用“无题”名篇;也有的是就用开头的前两个字为题,也属无题诗,如《锦瑟》。
 三.整体感知
  1. 听诵读,体会诗歌的情感。
 2.学生对照注释,理解诗歌内容。
 3.小组交流不懂的诗句→学生质疑。
 4.学生齐读诗歌。
 5.小组交流:这首诗叙述了怎样的内容,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明确:这首诗,以女性的口吻抒写爱情心理,在悲伤、痛苦之中,寓有灼热的渴望和坚忍的执着精神,感情境界极为丰富。
四.鉴赏诗歌
 1.学生自读诗歌,找出诗人写了哪些意象?
   明确: 东风,百花,春蚕,蜡炬,晓镜,云鬓,月光,蓬山,青鸟。
  2.它们是些怎样的意象,诗人是怎样描写的呢?
   明确:东风是无力的,百花残败凋零,春蚕到死它的丝才到尽头,蜡炬燃成灰烬,泪水方才流干,镜子里的人是愁容满面,鬓发脱落,月光是寒冷的,和“我”一样的孤寂。蓬山是神话里的仙山,缥缈不定。青鸟是作为“我”的使者出现的。
3.为什么说“相见时难别亦难”,两个“难”连用有何深刻含义? 
 明确:第一个指相会困难,第二个是痛苦难堪的意思。乐聚恨别,人之常情。一对忠贞不二的情侣,久久分隔天涯,一朝得以相见,这是多么动人的场面啊!真可谓:“相见时难”。然而,好景不长,马上又要天各一方。这分别之际不是比相见更令人愁肠寸断吗?故曰“别亦难”。两个“难”字表面似同,义实有别,而其艺术效果却着重加强了“别难”的沉重力量。 
4.理解“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意境。
 明确:“春蚕到死丝方尽”中的“丝”字与“思”谐音,全句是说,自己对于对方的思念,如同春蚕吐丝,到死方休。“蜡炬成灰泪始干”是比喻自己为不能相聚而痛苦,无尽无休,仿佛蜡泪直到蜡烛烧成了灰方始流尽一样。这两句用两种实物来比喻深厚的感情,写的是感情到老都不变。这是诗人对情人真挚感情的自我表述,似在指天发誓。不管是相会,还是分离,我们的相思之情是永远的,直到死去才是完结;不论是相聚时激动欢愉的泪水,还是分离后忧伤惆怅的泪水,这泪水何时才能流完呢?诗人巧设比喻,形象地表述了心中的思恋之情。
5. 现在人们赋予“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什么样的新意?
 ⑴原意:比喻恋人别后相思之苦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