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两章教案2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课题:孟子二章(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文,疏通文意,了解并文中一些古今异义词。
2.学习本文开头提出论点后逐层论证的写法。
3.初步理解“天时、地利、人和”、“得道多助、失道寡肋”的含义,增强对国家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的认识教材分析:
重点:目标1、2
难点:目标中对第四段论证的理解
教具:
预习指导:
1.自读两篇文章各2次以上,注意断句及个别字读音
2.结合注释,粗识大意
3.搜集有关孟子及《孟子》的简要知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
引导学生回忆《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中关于西路军胜利的原因的论述,从而得出“得人心者得天下”的结论,唤起学生的共识,然后导入本课。
二、了解预习情况后,指名诵读有关注释,简介孟子和《孟子》(2)
孟子:名轲,思想家、教育家,是继孔子以后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合称“孔孟”,有“亚圣”之称。
《孟子》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记述了孟子的言行、政治主张、哲学主张及个人修养。孟子的政治主张主要是“兼爱”“非攻”,主张和平,反对战争。
三、初读课文、疏通文意
1.指名二人接力诵读全文,正音后齐诵二遍,再由教师范读课文(5)
正音:“夫”,fu,发语词,放在句首,以引起议论。“粟”,su,谷子,与“栗”区别。
2.对照书下注释,学生独立思考(同桌间可交流)逐段疏通文句并逐句翻译(问题一二)(10)
3.教师巡视释疑点拨,重点注意下列词语及句子(一些古今异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