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6800字。
设计、执教:何旻华
一、学习内容分析:
《苏武牧羊》是一篇叙事性的记叙文。课文记叙了苏武出使匈奴后,被匈奴王扣留,然而,苏武面对匈奴王的利诱、威逼、折磨依然心向祖国,毫不动摇的故事,赞颂了苏武的民族气节以及爱国热情。课文是分三部分来写的:以死抗辱、怒斥叛臣、荒漠牧羊,条理十分清晰。
二、学生分析:
由于这篇课文所描写的故事,距离我们现在所处的时代十分遥远,学生不易理解苏武的所作所为,更不易被苏武的民族气节和爱国热情所感染。从学生信息技术能力来分析,学生已经具备了操作计算机的能力,能够通过留言板进行交流学习体会。
三、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知识和技能:
培养学生通过品位关键词语来体会人物思想品格的能力;培养学生写段的能力。
过程能力与方法:
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进一步的体会人物的思想品格。
态度情感价值观:
在充分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感受与学习苏武在极其艰难的困境中,不畏强敌,宁死不屈,忠诚于本民族与坚决维护国家尊严的崇高品格。
教学重点:
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进一步的体会人物的思想品格。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通过品位关键词语来体会人物思想品格的能力;培养学生写段的能力。
智能发展目标:
语言智能
围绕主题阐述观点
参与辩论、发表观点、评价同伴发言空间智能
逻辑数学智能
肢体动觉智能
威尼斯小艇人际关系智能
1.参加小组活动、讨论
2.合作形成观点
3.与老师合作
4.对同伴评价
内省智能
1.对自己的朗读作客观公正的自我评价
音乐智能
通过配乐朗读,进一步加深对课文的感受。自然观察者智能
从录像中获取信息。
四、教学策略及设计思路:
在设计教学过程中,我根据语文新课程标准,结合教材与学生实际,从三方面入手,精心设计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自主学习
在教学这篇课文之前,我首先让学生查阅有关苏武的各种资料,并利用午间休息的时间让学生相互交流苏武其人其事,让学生在课前对苏武的各种事迹就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同时,我将学生所收集的各种资料加以归类整理,将其中有利用价值的内容制作在多媒体课件的“有关资料”一栏中。这一栏中我主要介绍了《苏武牧羊》中的所有人物,苏武牧羊之处——北海的介绍(并附有地图,帮助学生理解苏武牧羊之处距长安之远,自然条件之苦)。这些资料是为第一教时的教学作准备的。在第二教时的教学中,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怒斥叛臣”这一段的内容,我在课件中制作了一段从《东方小故事》中剪辑下来的录像,让学生亲眼看到苏武怒斥叛臣的情境、听到苏武怒斥叛臣的话语,使学生对苏武的形象有了一个更为直观,更为鲜明的印象。也正是有了这个更为感性的认识,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很快的就能够感悟到苏武这种“富贵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