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焦作市2025-2026学年高一10月月考语文试题
- 资源简介:
共22题,约8460字。
河南省焦作市2025-2026学年高一10月月考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班级、座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交回答题卡。
一、阅读(71分)
(一)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新时代应当能够产生伟大诗人及其伟大诗篇,这是新时代向诗人们提出的新课题。我们急切地向新时代中国诗人发出郑重的吁请:新时代诗歌呼唤崇高美。
诗歌的崇高美是多样化的。在百年中国新诗史上,我们既有呐喊型的崇高,又有饱含热泪深情型的崇高,还有承载着国家情怀和人类意识的勇于担当型的崇高。这种多姿多彩的崇高“传统”,在新时代应该得到继承和发展。那么,我们在已有丰厚的新诗崇高传统面前,如何接续奋斗、创造出属于新时代新诗的崇高精神来呢?
要有始终心系人民的激越真情。以《论崇高》闻名于世的朗吉弩斯说:“没有任何东西像真情的流露得当那样能够产生崇高。”他强调了“真”及其“流露得当”对于崇高产生的必要性。以往我们唾弃文艺创作上的“假大空”,现今大家不满于文艺创作上的“假小空”。但并不是所有强烈而激动的情感都能产生崇高。那么,到底什么样的激越情感才能产生崇高的情感?以人民为中心的情怀感、幸福感、境界感、责任感和光荣感,是治愈新时代诗歌“缺钙”的灵丹妙药。许多诗歌故意淡忘人民,更不会去领会“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情怀,反而缩进自我的小天地,两耳不闻“人民事”,一心只写“自我诗”。这种把“个人写作”和“宏大写作”二元对立起来的观点和现象比较普遍,仿佛崇高性的“宏大写作”是非诗的,唯有欲望性的“个人写作”才是诗的。殊不知,“个人写作”与“宏大写作”是可以互为借鉴的,从前者出发,可以抵达后者。
要有庄严伟大的崇高思想。崇高是“伟大的心灵的回声”。我们的心灵是可以锻炼的,锻炼得好,就可以到达崇高,进而孕育崇高的思想。所以,问题的关键是,我们有无这种认识?我们有了这种认识后,愿不愿意锤炼我们的心灵?我们该如何锤炼?这就要求诗人努力克服自我、战胜自我,同时要与自然和传统“竞赛”,而不是臣服于自我和大自然,并对自我和大自然的细枝末节进行乐此不疲地摹写;也不能对古今中外传统“无主脑”地模仿,而是在不断学习的基础上,与之对话,乃至对抗,进而超越它们,从而形成属于自己的独特诗艺。历史经验告诉我们:伟大的诗人必须大公无私,心怀远大志向,必须统揽全局,无私奉献,全心全意服务于人民、国家、社会和历史进步,同时具备广博学识和良好学养,这样才能写出“第一等真诗”。
要有表达崇高情感和思想的卓越能力。长久以来,西方“纯诗神话”控制了许多中国诗人。在西方纯诗那里,外界任何事物都是“非诗”和“反诗”的。纯诗唯技术至上和语言至上,成为一种看上去很美而实则平庸的文字游戏。显然,作为自娱自乐的文字游戏,纯诗有其合理性。但如果将其视为传达人类思想的武器,纯诗的合法性就极其脆弱。史诗性写作是对纯诗写作的置换。进入新时代,登月工程、大国重器和时代楷模等,这些恢宏雄壮的事物和英雄,一起来到了中国诗人面前。在丰沛的情感和高尚的思想催生下,它们会激发诗人磅礴的想象,最终凝结成崇高的诗歌意象。史诗的时代需要时代的史诗。
总而言之,新时代的诗歌写作,既要力避“假小空”的真平庸,也要警惕“假大空”的伪崇高。真正具有活力、热力和魅力的崇高是不容躲避的,也不许玷污,更严禁消解。毕竟具有崇高美的诗歌不是说服,而是给人以狂喜、惊叹和激奋,并使人的思想得以净化和升华。也只有具备如此崇高美的诗歌,才有普遍性和永久性。
(摘编自杨四平《新时代诗歌呼唤崇高美》)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新时代诗歌应继承和发展百年新诗史上多样化的崇高美传统,如呐喊型、深情型、担当型等。
B. 创造出属于新时代新诗的崇高精神要有始终心系人民的激越真情,而真情的流露必须是得当的。
C. “个人写作”与“宏大写作”有着欲望性与崇高性、诗与非诗的区别,二者本质上是对立的。
D. 诗人需要克服自我、战胜自我,与自然和传统“竞赛”,形成属于自己 独特诗艺,才能使心灵得到锻炼。
2. 下列对材料中“纯诗”观念的解读,正确的一项是( )
A. 纯诗强调技术至上和语言至上,反对任何外界事物入诗,是传达人类思想的最佳形式。
B. 纯诗看上去很美,但容易陷入文字游戏,难以承载崇高情感和时代史诗性表达。
C. 纯诗具有合理性,可以和史诗性写作一起成为新时代诗歌创作的主流方向。
D. 西方纯诗传统与中国新诗崇高美完全对立,应被彻底摒弃以回归宏大叙事。
3.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诗句属于“呐喊型崇高”的一项是( )
A.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余光中)
B. “你是四月早天里的云烟,黄昏吹着风的软,星子在无意中闪”(林徽因)
C. “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喂马,劈柴,周游世界”(海子)
D. “啊啊!不断的毁坏,不断的创造,不断的努力哟”(郭沫若)
4. 请概括文章的行文脉络。
5. 闻一多的《红烛》中既有“饱含热泪深情型的崇高”,也有“承载国家情怀和人类意识的勇于担当型的崇高”,请结合诗歌内容具体分析。
(二)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路标
茹志鹃
没有,没有,没有石子,没有草棍,没有树枝,更没有白粉,没有任何一点路标的痕迹。
没有人,没有一个人。灰蒙蒙的天,灰蒙蒙的地,在这灰蒙蒙的天地当中,只有自己,站在一条灰蒙蒙的路上。
伍原想喊一声,就这么“喂”地喊一声。这里没有人,只是喊给自己听,壮壮胆,解解怯,泄泄闷,他要世界活着,自己活着。
但是,不能喊,不敢喊。他要窒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