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我所欲也》教学设计14
- 资源简介:
约5240字。
《鱼我所欲也》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 学生能够准确理解《鱼我所欲也》的课文内容,掌握课文中的生字、生词。
2. 学生能够理解并背诵课文中的关键段落,并能运用文中的比喻和对比手法。
(二)过程与方法
1. 通过课堂讨论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通过课文的深入解读,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引导学生体会孟子的“舍生取义”精神,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和社会责任感。
2. 通过学习孟子的思想,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二、教学重点
1. 理解课文内容,掌握文中的生字、生词。
2. 学习孟子的道德观和政治理念,理解“舍生取义”的深层含义。
3. 掌握课文中的比喻和对比论证手法,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三、教学难点
1. 理解孟子的道德主张和政治理念,将这些理念与现代社会价值观相联系。
2. 引导学生深入分析课文中的比喻和对比论证,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 激发学生思考
(1)提问引入
① 同学们,你们认为生活中什么是最重要的?是物质财富,还是精神追求?
② 孟子在《鱼我所欲也》中提出了一个关于生命和道德的选择题,你们能猜到他的答案吗?
(2)引导讨论
① 分组讨论孟子可能的选择,并让学生分享他们自己的观点。
② 教师总结学生讨论,引出孟子的“舍生取义”思想。
2. 孟子及其时代背景介绍
(1)孟子生平
① 简要介绍孟子的生平,强调其在儒家思想中的地位。
② 讲述孟子所处的战国时期背景,以及这一时期对孟子思想的影响。
(2)孟子思想概述
① 阐述孟子的“性善论”和“仁政”等核心思想。
② 通过孟子的名言,让学生感受孟子思想的深远影响。
3. 课文内容概览
(1)课文结构
① 概述《鱼我所欲也》的结构,包括引言、论证和结论。
② 强调文章的逻辑性和孟子的论证技巧。
(2)主题思想
① 明确指出课文的核心思想——“舍生取义”。
② 通过课文中的关键词句,如“生亦我所欲,义亦我所欲。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引导学生理解孟子的价值观。
4. 课文生字生词预习
(1)生字读音
① 列出课文中的生僻字,如“箪”、“羹”,并指导正确的读音。
② 通过游戏或小测验的形式,让学生记忆生字。
(2)生词意义
① 解释课文中的关键词汇,如“熊掌”、“万钟”,及其在文中的象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