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棵小桃树》教学设计13
- 资源简介:
约2930字。
《一棵小桃树》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通过自读能初步思考并解决批注的三个问题。
3. 研读“没出息的小桃树”,了解小桃树和作者的成长经历,体会 作者对小桃树的独特情感。
4. 学习本文托物言志的写法,体会作者追求人生美好理想的勇气和 信心。
【教学重点】
通过品读小桃树,体会作者对小桃树的独特情感。
【教学难点】
学习本文托物言志的写法,体会作者追求人生美好理想的勇气和信心。
【教学方法】
点拨法、小组合作法、朗读法、读书指导法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这节课我们学习著名作家贾平凹的散文《一棵小桃树》。 在七年级下册的语文教材里,它是一篇自读课文。相对于精读课 文,编者在编写的时候给我们的阅读提供了什么?(批注)
一、结合旁批自读课文
提问:本文有几个批注?这几个批注提出了几个问题?
这是要求大家利用这些旁批学会自己阅读课文。接下来,同
学们结合五个旁批默读课文,思考这三个问题。
PPT出示批注
1・寻常的情景,不寻常的感情。
2. 课文中一些描写反复出现,比如多次描写小桃树“没出息”。 散文中这类地方往往寄托着深意,要仔细体会。
3. 是什么使“我”遗忘了小桃树?
4. “蓄着我的梦”的桃核长成了树,而且真的开了花。作者 仅仅在写花吗?
5•“我”的情感在这里来了一个转折,你读出来了吗?
学生自读文本并思考做答。
预设:
批注三:我到城里上学去了。走出了山,来到城里,我才知 道我的渺小;山外的天地这般大,城里的好景这般多。我从此也 有了血气方刚的魂魄,学习呀,奋斗呀,一毕业就走上了社会, 要轰轰烈烈地干一番我的事业了;那家乡的土院,那土院里的小 桃树儿便再没有去想了。
批注四:不仅仅是在写花,他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奶奶已经离 去,是奶奶把这棵桃树培养长大的,所以寄托了对奶奶的怀念和 哀思。
批注五:作者看到在风雨里挣扎的小桃树依然还留有一个欲 绽的花苞,从小桃树身上汲取了力量,这棵可怜的小桃树不惧风 雨,作者得到奋进的向上的勇气。
过渡:好了,同学们,再来看看。这五个旁批里面,哪个旁 批在引导我们读这篇散文,告诉我们读这个文章的方法?第几个 旁批?
二:结合旁批研读“没出息的小桃树”
出示批注二:课文中一些描写反复出现,比如多次描写小桃树“没 出息”。散文中这类地方,往往寄托着深意,要仔细体会。
过渡:这就是编者提供给我们的读这篇文章的方法。“反复出现”, “仔细体会”。这个旁批对应的是文章的第几段?(生说“第四段”) 第四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