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教学设计2
- 资源简介:
约3510字。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辛弃疾的生平及其作品风格。
2.理解词中所表达的爱国情怀和壮志豪情。
3.赏析词的艺术特色,如用典、对比等手法。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体会词中所蕴含的情感。
2.难点:理解词人的壮志难酬。
三、教学方法:
1.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感受词的韵律和情感。
2.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加深对词的理解。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在中国古代文学的长河中,有许多诗人和词人用他们的笔触描绘了壮丽的山河、抒发了深沉的情感。今天,我们将走进一位伟大词人的世界,他就是辛弃疾。辛弃疾是一位充满豪情壮志的词人,他的词作充满了力量和激情。而我们要学习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更是他的代表作之一。这首词以激昂的笔调,展现了词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对壮志未酬的感慨。在这首词中,我们将感受到辛弃疾的豪迈与激情,以及他对理想的执着追求。那么,让我们一起走进这首词,领略辛弃疾的风采,感受他笔下的壮志豪情吧!
(二)介绍作者
辛弃疾是南宋时期一位杰出的词人、将领。他出生于金国统治下的山东,自幼立志恢复中原,抗金报国。辛弃疾不仅在文学上成就斐然,其词作风格多样,既有豪迈奔放的壮志豪情,也有细腻柔婉的情感表达。他的词以豪放为主,善于用生动的语言、丰富的意象和独特的表现手法,抒发自己的爱国情怀、壮志难酬的悲愤以及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军事方面,辛弃疾具有卓越的军事才能。他曾多次参与抗金活动,表现出英勇无畏的战斗精神。政治上,他一生力主抗金,却始终未能得到南宋朝廷的充分信任和重用,多次遭受排挤和打压。
辛弃疾的作品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他的爱国精神和文学成就备受后人推崇,被誉为“词中之龙”。
(三)写作背景
辛弃疾一直力主抗金,但他的抗金主张与当时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因而受到排挤。他长期不得任用,闲居近二十年。宋孝宗淳熙十五年(1188 年)冬天,陈同甫从浙江永康前来拜访辛弃疾,两人在鹅湖寺相聚,纵谈国事,十分痛快。辛弃疾在临别时,写下了这首词。
这首词生动地描绘了一位忠勇的壮士形象,表达了词人想要杀敌报国、建功立业却壮志难酬的悲愤心情。其写作背景反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