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峨眉山市峨眉二中2021-2022学年2021级高一5月考试语文科试题(解析版)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试卷 / 高一下学期试卷
  • 文件类型: docx
  • 资源大小: 178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22/5/20 22:28:23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2 总计:4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共22题,约19010字。

  2021级高一5月考试语文科试题
  (考试时间:150分钟  全卷满分:150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号、姓名、班级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①魏晋时期,社会变迁在意识形态和文化心理上的表现,是占据统治地位的两汉经学的崩溃,代之而兴的是门阀士族地主阶级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这种意识形态领域内的新思潮,和反映在文艺—— 美学上的同一思潮的基本特征,简单说来,就是人的觉醒。
  ②《古诗十九首》以及风格与之极为接近的苏(武)李(陵)诗,无论从形式到内容,都开一代先声。它们在对日常时世、人事、节候、名利、享乐等等的咏叹中,直抒胸臆,深发感喟。在这种感叹抒发中,突出的是一种生命短促、人生无常的悲伤,它们构成《古诗十九首》一个基本音调:“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人生寄一世,奄忽若飙尘”“人生非金石,岂能长寿考”……被钟嵘推为“文温以丽,意悲而远,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的这些“古诗”中,却有多少个字用于这种人生无常的慨叹!它们与友情、离别、相思、怀乡、行役、命运、劝慰、愿望、勉励……结合糅杂在一起,愈显其沉郁和悲凉。这种感喟,从建安直到晋宋,从中下层直到皇家贵族,在相当一段时间和空间内弥漫开来, 成为整个时代的典型音调。曹操有“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陶潜有“悲晨曦之易夕,感人生之长勤。同一尽于百年,何欢寡而愁殷”。……他们唱的都是同一种音调。可见这个问题在当时社会心理和意识形态上具有重要的位置,是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的一个核心部分。
  ③生命无常、人生易老本是古往今来一个普遍命题,魏晋诗篇中这一命题的咏叹之所以具有如此感人的审美魅力,与其所包含的具体时代内容密不可分。从黄巾起义前后起,整个社会日渐动荡,接着便是战祸不已,疾疫流行,死亡枕藉,连大批的上层贵族也在所不免。于是,如何有意义地自觉地充分把握住这短促而多苦难的人生,便突现出来了。它实质上标志着一种人的觉醒。即在怀疑和否定旧有传统标准和信仰价值的条件下,人对自己生命、意义、命运的重新发现、思索、把握和追求。这是一种新的态度和观点。正因为如此,才使那些公开宣扬“人生行乐”的诗篇,内容也仍不同于后世腐败之作。而流传下来的大部分优秀诗篇,却正是在这种人生感叹中,抒发着一种向上的、激励人心的意绪情感:在“对酒当歌,人生几何”底下的,是“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老骥长嘶,建安风骨的人生哀伤是与其建功立业“慷慨多气”结合交融在一起的。在“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后面的,是“群籁虽参差,适我无非新”,企图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去找寻人生的慰藉和哲理的安息。正由于有这种内容,便使所谓“人的觉醒”没有流于颓废消沉;正由于有人的觉醒,才使这种内容具备美学深度。《古诗十九首》、建安风骨、正始之音直到陶渊明的自挽歌,对人生、生死的悲伤并不使人心衰气丧,相反,获得的恰好是一种具有一定深度的积极感情,原因就在这里。
  ④由人的觉醒意识的出现到人的存在风貌的追求,其间正以门阀士族的政治制度和取才标准为中介。自曹丕确定九品中正制度以来,对人的评议不再停留在东汉时代的道德、操守、儒学、气节的品评,人的才情、气质、格调、风貌成了重点所在。“朗朗如日月之入怀”“双眸闪闪若岩下电”“若登山临下,幽然深远”……无不要求以漂亮的外在风貌表达出高超的内在人格。
  ⑤“以形写神”和“气韵生动”,在这一时期被提出,是毫不偶然了。所谓“气韵生动”就是要求绘画生动地表现出人的内在精神气质、格调风度,而不在外在环境、事件、形状、姿态的如何铺张描述。“以形写神”也是这个意思。顾恺之说,“四体妍媸本无关于妙处,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即是说,“传神”要靠人的眼睛,而并不靠人的形体或在干什么;眼睛才是灵魂的窗子。这种美学趣味和标准,与前述人物品评一致,它们共同体现了这个时代的精神——魏晋风度。
  (节选自李泽厚《美的历程》,有删改)
  1. 下列关于原文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人的觉醒,是魏晋时期取代两汉经学而兴起的门阀士族地主阶级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的基本特征,是社会变迁在意识形态和文化心理上的表现。
  B. 《古诗十九首》中,对人生无常的慨叹与友情、离别、命运、劝慰、愿望、勉励等结合糅杂在一起形成的感喟,成为从建安直到晋宋时期的典型音调。
  C. 魏晋诗篇中那些公开宣扬“人生行乐”的诗篇,都在对人生无常的感叹中抒发着一种向上的、激励人心的意绪情感,不同于后世的腐败之作。
  D. “以形写神”和“气韵生动”,都是要求在绘画中生动表现出人的内在精神气质、格调风度,它们共同体现了魏晋风度这种时代精神。
  2. 下面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采用总分结构,从诗歌创作、人物品评、绘画艺术三个方面,论述了魏晋时期人的觉醒这一特征在意识形态和文化心理上的具体体现。
  B. 文章第②段主要运用举例论证的方法,论证了魏晋时期对人生无常的感喟成为当时社会心理和意识形态方面的一个重要内容的观点。
  C. 文章第③段论述了魏晋“人 觉醒”出现的时代原因,论证了人需要在怀疑和否定旧有人生去重新发现生命价值的观点。
  D. 文章第④段将上文侧重于对“人的觉醒”这一思潮在意识形态领域表现的论述,转入侧重于对这种思潮在美学领域表现的论述。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钟嵘评价《古诗十九首》“文温以丽,意悲而远,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可见,他也认为《古诗十九首》几乎都在表达人生无常的慨叹。
  B. 建安风骨的人生哀伤与建功立业交融在一起,正是人生短暂才更想建功立业,正是希望建功立业才更觉人生短暂,二者互为因果。
  C. 魏晋风度的形成源于当时的社会变迁,它不仅表现为人物品评中对人的存在风貌的追求,而且表现为其他领域中对人的内在精神气质的强调。
  D. 顾恺之说“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要从眼睛去表现一个人的才情、气质、格调、风貌等,这与“双眸闪闪若岩下电”的说法异曲同工。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关于原文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然后根据题目要求,找准答题区间,本题B 项,由第二段“它们与……糅杂在一起,愈显其沉郁和悲凉。这种感喟,…… 成为整个时代的典型音调”可知,“这种感喟”指的就是“人生无常的慨叹”,而并非是“与友情、离别、相思、怀乡、行役、命运、劝慰、愿望、勉励……结合糅杂在一起”而形成的感喟;C 项,原文是“流传下来的大部分优秀诗篇,抒发着一种向上的、激励人心的意绪情感”;D 项,原文中的“它们”指的是“这种美学趣味和标准,与前述人物品评”,而不是“以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近日,一项调查显示,46%的人认为出门不带手机比出门下雨没带伞的情况更槽糕,而手机未带或被偷就感到紧张的人则高达90%。这些数据表明,手机在日常生活中正扮演着愈发不可或缺的角色。
  与此同时,有关“手机使用依赖症”的说法甚器尘上,认为频繁使用手机是一种新的心理疾病,并与孤僻、自卑等性格画像联系起来。这些把手机使用与心理健康相对立的观点,反映着现代医学对身体话语权的争夺,而现象背后的时代变化,却往往被搁置一边。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