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2018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第四部分作文ppt(课件+检测)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中学作文 / 高中作文课件
  • 文件类型: doc, ppt
  • 资源大小: 14.81 M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7/4/13 9:51:17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158
  • 下载点数: 6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查看预览图

江苏省2018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课件+检测)_第四部分
│17-18版 第4部分 训练1 掌握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之法.doc
│17-18版 第4部分 训练1 掌握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之法.ppt
├─江苏省2018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课件+检测)_第四部分 作文 训练八 记叙文的曲折技巧 (2份打包)
│17-18版 第4部分 训练8 记叙文的曲折技巧.doc
│17-18版 第4部分 训练8 记叙文的曲折技巧.ppt
├─江苏省2018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课件+检测)_第四部分 作文 训练二 学会在行文中扣题见“料” (2份打包)
│17-18版 第4部分 训练2 学会在行文中扣题见“料”.doc
│17-18版 第4部分 训练2 学会在行文中扣题见“料”.ppt
├─江苏省2018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课件+检测)_第四部分 作文 训练九 写好记叙文的开头和结尾 (2份打包)
│17-18版 第4部分 训练9 写好记叙文的开头和结尾.doc
│17-18版 第4部分 训练9 写好记叙文的开头和结尾.ppt
├─江苏省2018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课件+检测)_第四部分 作文 训练六 掌握议论文的五种分析方法 (2份打包)
│17-18版 第4部分 训练6 掌握议论文的五种分析方法.doc
│17-18版 第4部分 训练6 掌握议论文的五种分析方法.ppt
├─江苏省2018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课件+检测)_第四部分 作文 训练七 记叙文构思巧妙之法 (2份打包)
│17-18版 第4部分 训练7 记叙文构思巧妙之法.doc
│17-18版 第4部分 训练7 记叙文构思巧妙之法.ppt
├─江苏省2018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课件+检测)_第四部分 作文 训练三 学会设议论文分论点 (2份打包)
│17-18版 第4部分 训练3 学会设议论文分论点.doc
│17-18版 第4部分 训练3 学会设议论文分论点.ppt
├─江苏省2018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课件+检测)_第四部分 作文 训练四 写好议论文的开头与结尾 (2份打包)
│17-18版 第4部分 训练4 写好议论文的开头与结尾.doc
│17-18版 第4部分 训练4 写好议论文的开头与结尾.ppt
└─江苏省2018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课件+检测)_第四部分 作文 训练五 议论文的选例和用例艺术 (2份打包)
17-18版 第4部分 训练5 议论文的选例和用例艺术.doc
17-18版 第4部分 训练5 议论文的选例和用例艺术.ppt

  考场作文增分技法与训练
  训练一  掌握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之法
  [备考导语] 现在的高考作文命题,新材料作文一统天下。写新材料作文,第一关就是审题立意,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它应成为新材料作文训练的主线,贯穿高三的始终。训练时必须注意:读懂材料,全面准确地理解;掌握审题立意的基本方法;学会在多角度立意中寻找最佳立意。
  [真题回放]
  (2016·江苏卷)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70分)
  俗话说,有话则长,无话则短。有人却说,有话则短,无话则长——别人已说的我不必再说,别人无话可说处我也许有话要说。有时这是个性的彰显,有时则是创新意识的闪现。
  [品读佳作]
  大音希声,大智涌泉             
  江苏一考生
  读魏晋之小品书本,妙句横生,隽永意深,句句凝练独到,绝无重赘他人之语;品《岳阳楼记》,虽前人之述备也,范公亦有异于他人的览物之情,自文笔中恣意流淌,涌出灵泉。
  两者看似相悖,实质蕴含了为文的蔚为大观之实。大音希声,即他人之妙解应赞许默声,君子和而不同;大智泉涌,即于看似已至江郎才尽之绝境中,创新灵动,尽显思想之光辉。在这两种境界中游刃有余,文章的灵气便从纸卷中喷涌而出,留给世人以心灵的净化与精神的充盈饱满。
  写文章当然讲究“道行合一”的心照不宣的暗示,不赘述他人之语,才可见心灵的契合。当崔颢在黄鹤楼上题下“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的令人拍案叫绝的奇句时,李白惊喜,默叹,只留下一句文人相知相惜的欣慰:“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这样的胸襟,不仅仅是自知、知人之明,更是对“文章千古事”的敬重和真诚。既然已有先知照亮,又何必巧言令色?吾可笑宋词之繁杂绮丽的文风,众人竞相模仿,只让宋词这一条传统文脉的清溪泛不起一朵饱满生命活力的飞溅的水花了。
  明晰了“大音希声”这一道理,更可贵的是“大智涌泉”,循序渐进,不用他人之言,又言他人之语言,创新的火花由此闪现,点亮文脉相承、继往开来的漫漫长路。
  齐白石老人的智慧在那一幅为荣宝斋的绘画中尽显:晶莹的水晶盘中,盛满了饱满的孕育着鲜活欲有崩裂之势的樱桃,并题之以“女儿口色”。传统的樱桃已被寄予了忧愁百般之伤感之语。“最是无情一点红”,但是,齐白石老人却灵光乍现,为樱桃赋予新的生命力,这就是“无活则长”,以创新的灵蝶带起文风四溢,留给后世一段精神波涛的佳话。
  凝练时,妙句往往藏于希声妙语的大音之中,以达到心灵的相涌与融合,而智慧与创新,便如在荒野中掘出一口井来,给他人以源源不断的妙悟。
  愿文艺创作者以心为笔,言之自尽,意之无穷,人的心灵方可从中获得累累硕果,宛如从清水中浮现一个精神的纯粹世界。笔者自然即可“一语天然万古新,繁华落尽见真淳”。
  这是一篇阅卷专家组评定的标杆范文。文章之所以被定为标杆范文,由以下几点特色决定:
  1.类推举例。一般来说,根据材料单纯地写“说话”是肤浅的,很难拿到高分。必须类推开去,找到合适的承载事例。整篇文章由“说话”类推开去,选取文艺创作这一特定素材来阐述对作文题的理解。
  ……
  训练八 记叙文的曲折技巧
  [备考导语] 在高考语文考场中,议论类文章几乎一统天下,相似的立意,相同的结构,使阅卷老师大增“审美疲劳”。写记叙类文章的少,写得好的记叙类文章更是鲜见。在为数极少的记叙类文章中,多是叙事简单、平铺直叙、无重点、无亮点的文章,而真正写得好的少之又少。记叙类文章可以写得“好看”一点的方法有很多,如构思奇特、选材独特、描写细腻、感悟深刻等,其中一个重要的而且极易掌握的是叙事曲折。“文似看山不喜平”“山无起伏,便是顽山”,写记叙类文章尤其讲究有张有弛、有动有静、跌宕起伏、尺水兴波,这样的文章才会引起人们的阅读兴趣,才能在考场上摆脱平庸,获得高分。
  [真题回放]
  (2015·江苏卷)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70分)
  智慧是一种经验,一种能力,一种境界……
  如同大自然一样,智慧也有其自身的景象。
  [品读佳作]
  鸡 婆                   
  江苏一考生
  几年前,我们村里掀起一股“葡萄热”。大多数人家沿着村里的一条河,种起了葡萄,多则上百亩,少则数十亩。靠着好水、好地,人人都盼望着能发笔财。于是,不用招呼,一家老小全忙活开了。东头的王阿婆家也不例外。
  但是,跟别家不同的是:人人都一门心思侍候葡萄,恨不得一人当两人用,王阿婆却养起了数十只鸡。放假回家的我,曾听伯伯背地里议论:“等葡萄熟了,谁还在乎那几只鸡啊?真是脑袋不开化的讷老人!”据说,王阿婆的家人也十分不解,儿媳妇还为此与她闹僵:放着大钱不赚,偏偏侍弄那几只鸡!所以,背地里,家家都护起了自家的园子,生怕鸡啄了宝贝疙瘩葡萄秧。没多久,大伙儿还偷偷送了她一个绰号:讷脑袋的鸡婆!
  开春了。虽然头年里葡萄不结果,但还是抽出了嫩绿的芽儿。亮晶晶的阳光迸溅到有如翡翠的嫩芽上,照亮了常年只与黄土打交道的庄稼人的眼。他们看在眼里,喜在眉梢。天愈暖,家家愈忙活:修芽儿,绑枝,扎架,全都干得高高兴兴,热火朝天。至于那不时传来的鸡鸣,则让他们一次又一次地笑话鸡婆的愚讷。
  漫长的等待期过去了,葡萄枝开始回报庄稼人对它的照料:长了密密的叶子,开始结起一颗颗如同绿玛瑙的小圆果。这可喜坏了庄稼人,也忙坏了庄稼人,施肥,打药,除草,一样也不能少哇。只是奇怪的是,鸡婆那成天唠叨着的儿媳,又重新对婆婆毕恭毕敬起来。不过,大伙儿都没心思关注这些事啦。
  葡萄成熟了。但人们怎么瞧怎么不对劲,为啥收葡萄的人都往鸡婆家跑?蹭过去瞧瞧,还是不对劲,为啥她家的葡萄看上去比自家大,尝一尝竟比自家的甜?难道傻人有傻福?
  王家人喜得合不拢嘴,为啥?就因为自家并未花什么钱用在农药、肥料上。虫在哪里?鸡肚子里!草呢?鸡也啄了!肥料呢?你说鸡粪中不中?人们这才恍然大悟,同时也改变了对鸡婆的看法,并为自己当初的暗嘲而不是滋味。
  鸡婆依然讷讷的,偶尔自言自语一句:“用心呀,得用心呀……”
  望着王家映满明亮亮阳光的葡萄,一粒一粒,皆如发黑的紫水晶,争先恐后地露出厚实肥壮的叶子,乡亲们不禁感慨:原来鸡婆脑袋真灵啊!
  1.藏“智”于“讷”,构思精妙。这篇小小说所言故事的内核其实并不复杂,村里掀起种“葡萄热”,家家都种,大家都按部就班忙得不亦乐乎,唯独王阿婆却养起了鸡,众人在嘲笑其“愚讷”。过后却发现,这个“鸡婆”“脑袋真灵”。表面上的一时不被众人认可的所谓“愚讷”,恰恰潜藏着贴近生活本真的“大智慧”,用老婆婆的话说就是“用心呀,得用心呀”
  ……
  训练二 学会在行文中扣题见“料”
  [备考导语] “考场上,考生作文最大的问题不是跑题,而是偏题!”阅卷老师一针见血地指出了问题的实质。考场作文偏离题意是一个“老大难”问题。不少写作高手总在这方面“阴沟里翻船”,以致影响了写作水平的正常发挥。当然,偏题问题是一个综合性问题。可是,你想过没有,偏离题意问题有时并不源于我们审题不准,而是因为我们在审准题意后在写作过程中发生了偏离。其实如果我们认识到问题所在,并且在写作过程中有意识地运用一些点题扣题的方法,那么,带给我们的将不仅仅是把审题带入了安全区,更在于我们没有了后顾之忧,能把精力用在构思、语言上,从而写出考场上人生得意之作。
  [真题回放]
  (2016·上海卷)阅读下面的材料,然后作文。(70分)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更容易进入大众视野,评价他人生活变得越来越常见,这些评价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也越来越大。人们对“评价他人的生活”这种现象的看法不尽相同,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这种现象的思考。
  [品读佳作]
  慎言,对他人的尊重              
  上海一考生
  时代的喧嚣与纷扰,让很多人的心变得浮躁。评论铺天盖地而来,让人们在欣喜的同时也感到应接不暇。或许,他们不懂,胡乱评价是对他人的不尊重。
  想要从评论中了解一个人或一件事,是很困难的事情。正所谓“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因片面的判断而缺乏对现象或事物的准确认识。身处于言论自由的时代,我们总感觉生活在一种真实之中。殊不知,我们所看到的评论,有时只是表面的现象。在价值观多元,情况复杂的社会中,这些言论常常经不起推敲。随着网络的繁荣,大量“网络水军”眼睛盯着屏幕,十指不停地敲击着键盘,一条条评论随之被刷出。然而,这些只停留于表面且仅在短暂思考后而得出的结论,是无法产生真正影响力的。盲目,会让我们对生活失去准确的判断;理性,才能让我们对社会有一个清楚的认识。追求理性的过程,便是摆脱盲目的过程。行走于缤纷多彩的世界里,如果我
  ……
  训练九 写好记叙文的开头和结尾
  [备考导语] 历年高考对考场记叙文给予很高的期望,但是考场记叙文的情况却并不令人乐观,究其原因有很多,写不好记叙文的开头和结尾是其中之一。开头和结尾是吸引阅卷老师眼球最重要的部位,必须练好过硬的方法技巧。
  [真题回放]
  (2016·江苏卷)(真题见训练一“真题回放”)。(70分)
  [品读佳作]
  修 钟                     
  江苏一考生
  长脊蜿蜒,垂脊错落,红墙沥粉,鎏金飞檐。这里是故宫,老王工作的地方。
  先打了一盆热水,老王便紧闭上了西三所的红门。“呵!王老师回来了!快来看看这件宝物!”徒弟小林招呼着便掀开了工作台上的白色布帘,下面是一座金光璀璨的大型钟表,原来是乾隆帝的音乐水法钟。老王细细赏了一番,着实精美巧妙,欧式建筑、中式亭台并列其上,更添韵味。“老师,这件宝贝还算完好,我们几个着手修复没有问题。”小林自信满满地和老王保证道。老王点点头坐在一旁,花猫慵懒地沐浴在细碎的阳光下,半眯着眼朝老王笑。老王不再盯着徒弟们干活,只觉得院子里的猫儿一颦一动之间也不乏趣味。
  不出半日,小林就出来交差了,除锈见新后的器物更显出皇家的雍容华贵,钟盘走时精准,不愧为前辈们巧夺天工之作。几个小徒弟和隔壁木器组的同事们都对它赞不绝口,老王却总觉得钟表虽美,但那时刻运转的表针太过死板,少了灵动的韵味。几位看客正大赞表台之上栩栩如生的装饰动物和银箔仿制的溪水,老王却蹙起了眉头。
  “王老师怎么不说话?也和我们几个门外汉分享一下高见啊!”几位同事调侃道。
  “此钟虽美,但多为静止之物,堆砌地装饰在你们看来是盛美之处,我倒觉得此处可以做文章。”
  “大家都是干这行的,修复文物的工作能做到复原便可,你何必自添烦扰啊!”
  老王笑着摇摇头反驳道:“人人赞此物华美,我不必再说。但你们眼中的完美之处我还真有话可说!”说罢,老王拆了钟表的上盘,将装饰品和钟内的传动系统一一连接起来;将银箔尾端捻做银丝扣于动轴之上;再取银丝连上纺车、风车,合上后,老王欣慰一笑:原本沉寂之物此时动了起来!转鸭、吠犬,还有那潺潺的流水:真如大型表演,运转精准,具体而微。在场的各位连声叫好,老王看着门槛边的小花猫,轻轻地笑了。
  徒弟们求老王传授经验,老王从容道:“你们啊,只会做千篇一律的工作,别人的溢美之处你何必多言?众人无话之处或许你有话可说,此时大做文章岂不快哉?”于老王而言,工匠必有慧眼识得旁人忽视之处。
  下班时分,老王骑车下班,又锁上了西三所的红门。一句秦腔传来:“红门里的故事多……”
  事件不大而内容精致,道理显豁而叙述生动,原因就在于作者巧设对比,在老王师傅与徒弟们的言行对比中,主题得到更明显的表达。
  ①第一段交代特定的环境,点出主人公老王工作的环境处所。
  ②中间部分老王与徒弟、看客的言行形成对比。
  ③通过老王的话解释反差形成的原因,恰到好处的点题。
  ④秦腔结尾,意味深长,余韵悠长。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