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6800字。
解读2005年《考试大纲》
——高考语文考纲的四大变化
漳浦一中语文组 蔡志贤编写
(本文编写过程中参照《中学语文》杂志社最新信息)
●取消考试内容中的★号;●取消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取消题型示例;●取消赋分值规定。
今年是自主命题的第二年,各科目的命题仍将以国家教育部考试中心颁发的考试大纲为依据,由于考纲将对高考的内容、模式进行限制,因此,今年考纲的变动颇受关注。近期,国家教育部考试中心已经将语文考纲中的调整内容下发到了有关省市。现对考纲中可能出现的变化进行解析,以利考生备考。
考纲下放更多的自主命题权
据悉,今年国家教育部已作出决定,在去年11个省份首次实行高考自主命题的基础上,今年再增加4个省份实行高考自主命题。到明年,还又将有7个省份纳入自主命题的范围,届时,我国的高考将全面完成向各省市自主命题的过渡。
为有利于各省自主命题,国家教育部考试中心下放的高考命题的自主权进一步扩大,这在今年语文考试大纲的变化上有所体现。
往年的语文考试大纲是由考试性质、考试能力要求、考试内容、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等几部分组成。今年的考纲对考试性质、考试能力要求都没有变动,这说明高考仍将体现其选拔功能,知识的覆盖面较为全面,面向的群体为众多不同层面的考生,考查点仍将在考生的语文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上做文章。
今年的语文高考考试大纲以“粗线条”取代了往年的“细划线”,给予自主命题省份更多的自主权,即实行自主命题的省份可根据自身的条件在国家考纲规定的大致的范围内,对考纲进行“再说明”,明确本省市高考的考试内容、考试形式、试卷结构及赋分值。但福建省不另外编“再说明”。
可以说,语文是最能施展“自主命题”拳脚的一门学科。今年考纲出现的四点变化为:(1)取消考试内容中的*号;(2)取消原有的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3)取消题型示例;(4)取消原有的赋分值规定。这四个变化加大了高考自主命题权的下放,此举将进一步打破“一套题、一个答案”选拔人才带来的尴尬,以激发高校选拔人才的活力及实现选拔标准的多元化。
具体变化及应对建议
1.取消考试内容中的★号部分
与去年相比,今年的语文考试大纲取消了考试内容中的*号部分(*号内容即为当年高考不考的内容)。这说明去年规定的不考内容将正式列入今年考查的范围。
今年取消了*号的内容包括四点。文学常识和名句名篇:(1)识记中国重要作家的时代及代表作;(2)识记外国重要作家的时代和国别;(3)识记文字体载常识。古代诗文阅读:“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句式和用法包括: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
应对建议:
取消*号从表面上看,是国家考试中心将高考的考查内容范围扩大了,学生要复习的东西多了、任务更重了,但实际上此举只是为了让自主命题的省份有更大的考查范围的自主选择操作权,即自主命题的省份可在国家考试大纲划定的考试内容范围内,针对各省的实际情况,结合各省对考纲的了解及教学实际情况自行再划定出考试范围,命制高考题。
所以,对于教师和考生而言,目前的复习还是应按既定的步骤来进行。
对考纲要求的范围、内容要全面复习,但不能面面俱到,样样详细,这样时间不够。须选择重点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