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课时,约2390字。
《爸爸的花儿落了》教学设计
蕲春县毓华中学 邓瑞元
一、教材把握与目标确定
本文选自林海音小说《城南旧事》的最后一部分。文章塑造了一个可亲可敬的“严”在其外,“爱”在其内的爸爸形象,他期望“我”长大、懂事,却含而不露,在“我”的成长历程中起到了留下了深深的记忆,对“我”的成长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正因为如此,在毕业时“我”成了优秀学生;听到爸爸辞世的消息时,“我”表现出惊人的“镇定”、“安静”。这何尝不是爸爸的花儿落了所结出的硕大果实呢?全文充满了“我”失去父亲的痛楚与无奈而又深深的眷念之情。文章的内容很贴近学生的生活,是激发学生的情感,正确对待成长过程中师长的教养的极好材料。
从艺术上看,文章至少有三点值得欣赏:一是双线并行,交相辉映。文章以爸爸爱花和毕业典礼两条线贯穿全文,一主一副,副线对主线进行烘托、映衬,推动情节的展开,使“我”和“爸爸”两个人物主次分明,相映生辉;二是题目语带双关,含而不露,哀而不伤;三是前后照应,恰当埋下伏笔。对爸爸的病危、濒死,多次运用伏笔进行暗示,把即将丧父的感情一步步推向极致。
基于教材的分析,按照新课标“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和“语文教学要注意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等要求,本文的教学拟从内容的把握到形象、情感、语言的领悟,进而通过感悟文章的表现形式,而达到体现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的基本特点,因而确定本文的教学目标为:
1、 感知文章内容,理清文章思路。
2、 感悟人与人之间的真情,提高对成长过程中正确对待师长的教育的认识。
3、 探究文章的写作特色,领悟语言的含义,培养自主探究和质疑的习惯与能力。
教学时数:二课时
课前预习:
(1)、预习课文,借助工具书解决生字词。
(2)、 从网上查找《城南旧事》或找《城南旧事》影碟进行观看。
(3)、搜集作者的资料,了解作者。
二、教学环节与策略
第一课时
(一)、预习检查
(1)、学生谈《城南旧事》看后的初步印象和感受
(2)、交流课前搜集到的作者相关资料
学生交流后,师作简要概括总结。(将《城南旧事》简介、作者简介配上相关图片投影在屏幕上,让学生阅读。)
(二)、导入
(1)、媒体播放朱自清《背影》中“望父买橘”片段,创设情境。
(2)、导语:母爱如和煦的春风,温暖而轻柔,让人夸赞和难忘,而父爱是“平静的水波深处的激流”,同样让人产生心灵的震撼,《背影》中的父亲如此,今天我们要认识的一位父亲也是如此。
(三)、整体感悟
(1)、标题初探
屏幕出示问题:你在没有读文之前,看到标题产生了哪些感想与疑问?
(此环节只要求学生有疑并存疑,以激发对文章感悟的动机。教师只在积极思考方面进行评价,鼓励学生带着问题读书。)
(2)、感知全文
请同学们带着自己的疑问通读全文,读后交流自己疑问解决的情况,并且提出新的问题。(学生交流后给予适当的总结,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归类,视具体情况告诉他们随着下面的学习,一部分问题可以在课堂上领会,课堂上没有领悟到的问题在课后再予以解决。)
(3)、引导感知
快速朗读全文,投影出示引导问题
①、 谈谈你对文中爸爸的印象,说说作者所表达的感情。
②、 文中哪些内容体现出“我”长大了?在“我”的成长过程中,“爸爸”起到了怎样的作用?结合相关内容作些具体分析。
提示问题的解决方法:
问题①:先读出与爸爸有关的事,逐个分析,再归纳起来。师生一起找出第一件事:“我”赖床不起时,爸爸打“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