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高考语文复习——加试题(4份)
- 资源简介:
加试题(4份)
专题强化训练二.docx
限时综合强化训练.docx
专题强化训练三.docx
专题强化训练一.docx
专题强化训练一 文言文阅读
温馨寄语 近三年来,文言文阅读题在题目数量、分值上每年都有微调,但总体上考点与题型不变,2016年也应如此。考点与题型是:①断句(或3处,或5处,或6处);②文学文化常识题;③文意理解概括题。二轮复习应紧紧扣住它们进行强化复习。
做题的前提仍是读懂文段。所给文段是一个100字左右的议论性语段,内容涉及文学评论方面。读这个语段,需要快读、细读、精读。所给文段大多为节选,表意相对完整,都是围绕一个中心话题展开,因此先要抓住这个中心话题,再看议论构成:依据和结论。有时结论在前,依据在后;有时依据在前,结论在后;还有时只说依据,文中无结论性文字,但是结论在题干中已给出,如2015年高考江苏卷附加题的文言语段。做题时如能理解这一段落特点,对精准做题会大有帮助的。
1.断句
(1)读懂为要,标志辅之。读懂是关键。首先要通读并领会整段文意(上面已说)。其次是聚焦于画线句子,看看它与上下文的联系,看它说的是什么意思。在读懂的基础上借助于一些语言标志,如找出标志性的虚词,像“矣”“哉”“耶”等是句末助词,“夫”“且夫”“而况”等是句首标志词。再找里面的对偶句、顶真句。注意文言文中善用四字句。
这里特别强调抓谓语。文言文中,句子多以动词或形容词谓语为中心,由关键性名词围绕谓语组合而成。我们只要抓住谓语动词,根据动词位置和前后词语关系进行推断,就能提高断句的准确性。谓语如果是形容词,谓语后可停顿;如果是动词,宾语后可停顿。
(2)先易后难,突破难点。断句题无论断几处,其难点仅有一两处,只要突破这一两个难点,肯定能拿满分。突破这些难点并不难,只要稍微联系一下上下文,再结合语段中心即可。如2015年高考江苏卷附加题中的断句题,其难点在于第二个“言”的归属问题,是“以成一家言”还是“以成一家”?联系语段中心,它是王丹麓编订的《今世说》的特点,且是序言节选,故不大可能是“自别一家”的。
做题时更要注意两个细节:一是看清要断的句数,不要多断或少断,更不要在答卷上涂改,涂改多了,阅卷老师不能准确辨认,最好先在试卷上预断,再誊抄到答卷上;二是断句后再通读一遍,可以借助语感或语法来检验断句是否正确。
2.文学文化常识
(1)文学文化常识范围大多出自苏教必修1—5册,以及《〈史记〉选读》《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等选修教材,平时要多留心。
(2)该题与运气有关。如果不会,不要硬想,以免浪
……
专题强化训练三 文本材料要点归纳、分析和鉴赏
温馨寄语 文本材料要点归纳、分析和鉴赏,考查的重点是归纳和分析。
归纳题要点:
1.概括题考查的是对文本材料的概括。在概括时,首先要查找信息源并分清层次。
2.具体步骤。
(1)细淘真金,去芜存菁。分析文本材料的层次,从而对相关层次内容的要点进行概括性提取。
一看标点,如句号、分号、冒号、顿号;二看标志语,如“一方面、另一方面,究其原因,因此,综上所述,从某种角度看,首先、其次、再者、另外、此外,与此同时,但是,只有、才能,既、又、也、还,导致了,这表明,说明对象”等这类词语。
(2)逐点梳理,合并同类。善于在材料中“寻找同类项”,善于在材料中“提取公因式”。
(3)前后联系,上下对照。
3.注意事项。归纳内容要点的前提是对文本材料内容有准确的理解,对文本材料的写作思路有清晰的判断。在此基础上还应注意以下四点:
(1)尽可能用原文中的词语归纳。只要题干不作特别要求(“请用自己的话来回答”),都应该尽可能用原文中的重要词语组织答案,这样可以避免归纳得不准。
(2)防止要点遗漏。要点遗漏,答案便不完整。避免的方法就是对相关文字作层次分析。
(3)答案语言须简明。这类题一般有字数上的限制,因而要注意答案的表述要求,在文字数量方面要符合题干要求。无论是选用文中的关键语句,还是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概括,都要删繁去冗,使答案语句简明、准确。
(4)有的文本材料,虽然有概括力强的语句,但与试题要求归纳的角度并不一致;也有一些文本材料并没有相应的概括语句,遇到这种情况,就要求我们根据要求,认定范围,提取精要,用自己的语言独立概括。
词句理解题要点:
词句理解题是材料题中一种常见的题型。这里的“词”,可能是某一个概念性名词,也有可能是一个动词或形容词。但无论是哪种情形,都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