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2000字。
古代诗歌鉴赏考纲解读及试题类编
江苏南京 高强
考纲解读
古代诗歌鉴赏属于文学鉴赏评价。能力层级为E级。《考试说明》对文学鉴赏的要求有两点:①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②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2002年开始,高考以主观题的形式测试考生古代诗歌鉴赏能力。
与客观选择题比较,体现了较高层次的鉴赏评价,要求读者占有丰富的材料(作者及其思想倾向、写作背景、创作特点,一定的阅读量等)。第一,能看得懂。看到一首诗,能独立读懂(没有了选项提示)。第二,能看得出,好在哪,为什么好。第三,能说得明白。用自己的语言准确表达自己的个性化思考。第四,角度选得准。如果试题给出了鉴赏评价的要求(形象、语言、表达技巧、思想内容或其一),那么依题而答;如果题目要求宽泛,能选一个大小适中,自己又比较熟悉的角度,是成功的一半。
通过对高考试题分析,我们发现,古诗鉴赏的主观性试题有如下几个特点:一是鉴赏材料的选取是考生比较熟悉的时代的、知名度高的诗人;二是鉴赏材料短小,比如选诗意凝练的绝句,减少了信息量,降低了揣摩理解上的复杂程度;三是鉴赏都以一定的文化积淀为支撑,如2002年全国卷“折柳”,北京卷“更上一层楼”;四是设法为考生理解诗作提供参照物,适当降低难度;五是注重考生思维过程的考查,让考生以书面形式作答;六是给考生更大的思维空间,答案指向不惟一。
试题类编
1. (北京春季卷)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①—③题(6分)
新沙 陆龟蒙
渤澥声中涨小堤, 官家知后海鸥知。
蓬莱有路教人到, 应亦年年税紫芝
①对《新沙》一诗的内容解说恰当的一项是
A.渤海岸边形成了一块新的沙田,官家知道以后海鸥也知道了。
B.渤海岸边形成了一块新的沙田,官家从蓬莱岛请人来栽种紫芝。
C.渤海岸边形成了一块新的沙田,官家马上修了一条去征税的路。
D.渤海岸边形成了一块新的沙田,官家马上就想到来征税。
②下列诗句与《新沙》的主题接近的一句是
A.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罗隐《蜂》)
B.六月禾未秀,官家已修仓。(聂夷中《田家》)
C.任是深山更深处,也应无计避征徭。(杜荀鹤《山中寡妇》)
D.狡吏不畏刑,贪官不避赃。(皮日休《橡媪叹》)
③简要分析《新沙》诗后两句在表达上的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上海春季卷)阅读下面两首诗及背景材料,完成第①—③题(8分)
江南逢李龟年
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
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
落花时节又逢君。
相思
王维
红豆生南国,
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
此物最相思。
(安史之乱中)唐明皇幸岷山,百官皆窜辱,积尸满中原,士族随车驾也。……李龟年奔迫江潭,杜甫以诗赠之曰:“岐王宅里寻常见……”龟年曾于湘中采访使筵上唱:“红豆生南国……”又“清风明月苦相思……”,此词皆王右丞所制,至今梨园唱焉。歌阕,合座莫不望行幸而惨然。(唐·范摅《云溪友议》卷中《云中命》)
①.上面的背景材料表明:唐代绝句是可以与__________艺术结合在一起的。(1分)
②.红豆又叫相思子。王维诗歌中的“红豆”,表达的是__________;李龟年在安史之乱中唱曲里的“红豆”,表达的是__________。(3分)
③.联系上面的背景材料,分析杜甫诗中的“落花时节”,含有哪些寓意。(4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全国Ⅰ卷)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秋 思
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 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 行人临发又开封。
王安石评论张籍诗歌的风格是:“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试析张籍此诗写了生活中哪个“寻常”的细节?表达了他什么样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