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水》教学案例1
- 资源简介:
约2500个字。
《溪水》教学案例
孙国妹
教学目标:
1、朗读品味、体会本文的语言美,领悟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2、在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的基础上,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教学重点、难点:
“水石相斗”表现溪水的执着和奋进精神。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大自然是一个丰富的素材库,曾为多少画家、作家、摄影家等提供多少了无数精彩的素材,成就了他们的事业。当然,对于视而不见的人自然也许只是一个存在。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文章的作者苏雪林就是一个懂得生活情趣的人,她能够用自己的眼睛、心灵、文字将美好的一切呈现给我们。(幻灯片播放几张自然界中溪流的图画)同学们说说比较喜欢哪一张?
(生)我喜欢第一张,因为这一张的溪水在青山绿水中穿行,显得美丽。
(生)我喜欢最后一张,这张看上去,嗯,非常清新。
(师)我们看到溪水的也有这千姿百态,也呈现出不同的风格,那么接下来一起看看苏雪林笔下的溪水给我们什么感觉。
二、散读课文:
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文章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学生朗读后思考并举手回答:
(生):文章主要写了夏天的溪水和秋天的溪水,我是通过时间词“在夏天的时候”(第二节最后一句)和“几番秋雨过后,溪水涨了几篙”看出来的.
(生):应该是夏天林中的溪水和秋天林中的溪水,我是通过“流水深林”(第一节第二行)这个词看出来的.
(师)这两位同学概括的都很好。那么它们各自的特点又是什么呢?并说说理由。
(生):夏天林中的溪水特点是“沉闷”,“囚禁”“忧郁”“凄咽”“幽伤”这几个词能表现它的这一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