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试题类型及应试策略
- 资源简介:
约26710字。
高考语文试题类型及应试策略(新课标版)
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达尔文
说明:
1.依照《全国统一考试大纲》和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卷的形式、内容,编撰此文。此文涉及语文学习和应试的具体步骤及方法,具有事半功倍之功效,适用于高中各年级。
2.复习时应当遵循“脚踏实地、举一反三、温故知新”的思路,抓基础,抓方法,重积累,重能力,完成由量变到质变的飞跃。
3.注意处理好“课本”与“课外”关系,把课本中学到的知识、技能灵活迁移出来,避免高考备考不注重课文、不注重积累的弊端。
4.注意平时真正以“语文的外延就是生活的外延”作为指导思想进行语文复习,关注生活,留心社会,“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5.新课标试卷结构:试卷分为必考内容和选考内容。必考部分要求考生全部作答,选考部分考生只能从文学类文本阅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中选择一类作答。必考题125分左右,选考题25分。
第Ⅰ卷阅读部分必考题(45分)
一、现代文阅读(考一般论述类文章,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9分。)
(1)答题要领
①选项是对文章要点的转述,转述方式有三:概括式(具体变抽象),具体式(抽象变一般),同义变式(变换句式换说法。如:因果与果因,条件与因果)。务必有针对性地判断选项的转述,是否符合原文的句间关系及表达意图。②弄清代词的指代意义(近指:这、这些;远指:那、那个;不定指:某、某些)。③确定文段的中心句(主旨句、首括句、过渡句、修辞句、语篇指示语句和情态语句)。④筛选整合信息,注意基本概念和新知识的解释、阐述。⑤把握文体及文体特点(抓观点,材料和思想。结构一般为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2)答题步骤
①先通读全文,标好段落,确定体式,明确每段的中心内容,尤其要关注首尾段。勾画出关键词,如可能、将、一些、正在、主要、如果、假如、但是、因此、正是、几乎等,初步掌握全文的意思及中心。
②注意选项与原文的严格的对应关系,找到题干或选项中句子在原文中的位置,前瞻后顾,整体把握。多用排除法(尤其是转述绝对的选项),有的情况下,选项的信息是建立在原文一段或几段相关信息的概括的基础上的,切不可简单机械地寻找一一对应的关系机械地答题。
③注意选项与题干的关系,把握题干中定语所指定的解题范围,排除范围外的选项。(如第五题)。
(3)解题方法
①找:找找原文有没有(依题干找出检索范围、段落及角度);
②比:[1]比较原文符不符——此物变彼物(偷换概念)。[2]可能成必然(说法绝对)。[3]将来变现在(提前实现)。[4]部分成全部(扩大外延)。[5]结果变原因(因果颠倒)。[6]说东改道西(意思不符)。[7]有一却说三(夸大作用)。[8]未然变已然。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共7题)
(一)文言文阅读(19分,选择题9分,每小题3分;文言翻译10分)
1.考点
(1)对实词虚词的理解:①一词多义(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如:知──知道、懂得、了解、主持、管理);②古今异义(中国、亲戚、婚姻、指示);③通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