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诗歌类开放性题型答题指导
- 资源简介:
约2590字。
高考诗歌类开放性题型答题指导
马丹
自2002年全国卷以来,一题“你是否同意“折柳”是全诗的关键?”打开了诗歌开放性的考查。而在近几年,这古诗的开放性设题继续深入,开放程度继续加大,例如有:某诗评者认为诗中某一句最精彩,还有某诗评者认为诗中另一句最好,甚至否定前者的看法。你同意谁的观点?简要说明理由。这类题有明确指向性,更能体现诗歌鉴赏的开放性,代表着一种命题趋势,因此有可能成为今后命题的局部热点。该应引起我们的关注。
但从历来考生的答题情况来看,这类题因其独具开放性,考生在回答时难以把握,形成答案时常常回出现答非所问、无从下手、不着边际、不能切中要害等现象。所以我们首先要弄清楚这类题的命题模式,掌握答题的一些技巧,进而有效地把握鉴赏方向和答题思路。
【命题例举】:
通过对近几年高考题和各地模拟题的分析发现,这类题目的命题模式大致有下列几种:
单诗鉴赏:
1. 诗中的某一个词或某一句诗,有不同的版本,产生了一些争议,你认为哪一个更好?为什么?
2. 前人评论某一词语是全诗的关键,或有人对这首诗有某种看法,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为什么?
3. 关于这首诗的思想内容或情感态度,有人认为是……,也有人认为是……。你的看法呢?请说明理由。
4. 某诗评者认为诗中某一句最精彩,还有某诗评者认为诗中另一句最好,甚至否定前者的看法。你同意谁的观点?简要说明理由。
诗歌对比鉴赏:
1. 你是否同意某评论家对两诗的评价?谈谈你的看法。
2. 两首诗的用词有近似之处,你觉得哪个用的更好?为什么?
3. 从作品的某个角度出发,你更喜欢两诗中的哪一首?为什么?或问两首诗都写了相同的内容,你更喜欢哪一首的写法?
【典例赏析】
例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菩萨蛮
李白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问:关于这首词表达的内容,有人认为是“游子思归乡”,有人认为是“思妇盼归人”,也有人认为二者兼有。你的看法如何?请简要说明理由。
答案示例,游子思归乡 :一二句是游子眼前所见之景;三至六句是游子触景生情,设想家人盼望自己归去的情景;最后两句是游子感叹旅途漫漫,归乡无期,更添愁苦。
思妇盼归人 :上片写思妇见晚景而生愁情;五、六句写思妇伫立玉阶,见鸟归而怀念游子;最后两句写思妇设想游子归途艰难,感叹相逢无期。
二者兼有:全词以游子思归乡和思妇盼归人相互渲染,传达了“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的情思。
答题兵法:这类题目,它在分析评价诗歌主旨或思想感情时,出现有两种或几种看法:一是诗歌较为显现的主旨、思想情感,也就是说历年来为大众所赞成或肯定的说法;二是诗歌的隐现主旨或思想情感,也就是根据诗歌内容,也可以理解成为另一种主体表达意思,也就是常说是创新主旨和创新看法。除此之外,还有一种中立性质的,它介乎于前后两者之间。对于这类型的题目,我们应该抓住历年来被众人所赞成或肯定的那主旨、思想情感来答。一般这种说法常在“第一”的位置上,因为同意这种说法,发现答题的地方较多也较为明显,较容易阐述自己同意的原因,理由会多点,严密性也容易把握,漏洞会少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