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古代诗歌阅读例说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通用 / 高中素材 / 高考专项素材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82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1/3/31 23:26:37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40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7960字

  高考古代诗歌阅读例说

  古代诗歌阅读是高考语文科必考内容,有人称为古代诗歌鉴赏。“鉴赏”之说,不大准确。因为真正的“鉴赏”,不但有“赏”,更有“鉴”,在没有充分相关资料的考试中难以实现。更何况,既为“鉴赏”,就允许见仁见智。在高考中,没有确切答案,也难以操作。高考所考,实为古代诗歌阅读,或曰“前鉴赏”,是鉴赏的基础与准备。读懂诗歌是关键。
  在古代诗歌阅读的备考中有两种偏差,应该纠正。
  第一种偏差是“重视题目,轻忽诗歌”。为什么?因为题目上打着分数,而分数关系着模拟考试的成绩,关系着名次排队,关系着一时的荣辱。其实任何合理的题目都是为诗歌而设置,都是在考查对诗歌的理解。我们强调:重视诗歌,淡化题目。要读懂并进一步“泡”开诗歌,把凝练、跳跃的诗句变成散文、故事。只要诗歌理解到位,任何合理的题目都迎刃而解。
  第二种偏差是“专攻术语,死背硬套”。为什么?因为这样可以不动脑子,而学生在“题海战术”的煎熬下已经厌倦学习,懒于调动思维。诸如各种风格流派、表现手法、艺术手段不是诗歌本身,而是对诗歌表层的梳理和解释。高考不考名词术语,是明确的方针,题目中偶或涉及的无非是几种修辞方法的常识。何况只答出概念的名目,没有具体分析,是不被承认的。
  诗歌阅读题目考查的核心是“感情”。正所谓“诗言志”,诗歌大多是为表达主观思想感情而作(这点与小说不同,小说大多为反映客观社会生活而作)。古代诗歌表达感情的方式大多经由“形象”,正如诗人毛泽东所言“诗歌贵在形象思维”。在“形象”与“感情”之间的就是“意境”。孤立的“形象”,所传达的“感情”并不确定,若干“形象”连缀起来,构成“意境”,所传达的感情就明确了。这也就是国学大师王国维先生所云:“一切景语皆情语也。”
  理解诗歌的要点是:关注诗歌的题目、诗序、注释、作者和标点,确切把握诗歌中的重要意象,将诗句意思连缀整合。遇到不甚明了的意象,要根据相关意象、相关诗句推断。茶叶不“泡”是无法品的,诗歌也是,要把含蓄、跳跃的诗句“泡”开,变成散文、故事,变成诗人的一篇日记。
  至于回答题目,要注意落实以下几点:
  ①题目从“形象”“意境”“感情”三个层面考查,有些是显性题目,有些是隐性题目;
  ②回答问题要在解读诗歌的基础上准确答出要点,而不要纠缠在专业知识和专业术语上;
  ③备考中,不要盲目以“参考答案”为目标,解读要确切,作答要尽量做到流畅、完美;
  ④考试中要从“词句”入手,以“形象”为核心,归结到“感情”,快速落实题目要求。
  [例1•2010年全国Ⅰ卷]1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咏素蝶诗          刘孝绰
  随蜂绕绿蕙,避雀隐青薇。映日忽争起,因风乍共归。
  出没花中见,参差叶际飞。芳华幸勿谢,嘉树欲相依。
  [注]刘孝绰(481-539):南朝梁文学家,彭城(今江苏徐州)人。文名颇盛,因恃才傲物,而为人所忌恨,仕途数起数伏。
  [译诗]                 咏素蝶诗        刘孝绰
  我随着蜂儿环绕绿色的蕙草飞舞,为躲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