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高考二轮复习:古代诗歌阅读
- 资源简介:
约6920字。
2011年高考二轮复习:古代诗歌阅读
一、怎样鉴赏古代诗歌
古代诗歌的阅读理解,是高考的一大难点。一方面是这些诗歌离考生太遥远,时空背景都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今人很难用今天的眼光和观点来分析评价古人;另一方面是古代诗歌语言凝练,表情达意极为丰富,意象、典故等的大量使用也增加了阅读理解的难度。那么,怎样来突破古代诗歌阅读的这一“瓶颈”呢?
鉴赏一首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写了什么,怎样写的,为什么要这样写。
(一)写了什么
这是针对考生理解把握诗歌内容而言的。鉴赏评价一首古代诗歌,首先得掌握诗歌写了什么内容,这是鉴赏诗歌的基础和前提。如果诗歌的基本内容都不知道,那么就不可能去鉴赏诗歌的情感倾向、语言妙处和表达技巧。
弄清古代诗歌写了什么,首先要掌握诗歌中写作的具体内容,如写了什么人、什么事,写了什么景物,用了哪些典故等。其次,要初步把握诗歌中作者的感情倾向和观点态度:如作者的乡情、伤离、怀古、吟边、忧思,作者对生命、社会、生活的某种见解等。第一点内容通过对诗歌文字的理解就能把握,关键在第二点内容的把握上,即对诗歌的主题、诗人表达的情感的把握难度较大。
那么,考生如何来确定古代诗歌中写了什么内容?
1.注意诗歌的题目
诗歌的题目,包含着时间、地点、人物、事物、事件以及诗歌的类型等诸多信息,它往往会借此告诉考生该诗的基本内容。而确定了诗歌的内容,可以帮助考生理解诗歌的主题以及作者的情感。如王昌龄的《西宫春怨》,说明诗的内容是宫女失宠后的哀怨;杜甫的《春日忆李白》,说明诗的内容是诗人杜甫对李白的思念倾慕;李约的《观祈雨》,说明诗的内容是观看祈雨的感慨。因此,通过对诗歌题目的揣摩玩味,便可感知诗人寓情于景、寓情于事的乡情、伤离、怀古、吟边、忧思等情感,或诗人对生命、生活、社会的见解,甚至是诗人所寄予的理想、抱负等。
2.注意诗歌提供的背景知识
高考试卷中,对陌生诗人及其诗歌,或者因重大历史转折导致诗歌理解障碍的,一般都会提供相关的写作背景,而这恰好是理解诗歌内容及作者感情观点的突破口。古代诗歌跟其他文学作品一样,都是社会生活的反映,必然打上那个时代的烙印。所以,了解诗人的生活经历和思想性格,了解诗人所处的时代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