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16张。探究“高考诗歌鉴赏命题与教材的契合点”,着手高考真题,探寻源头活水,举一反三,课堂效率高。含配套学案,约2300字。 
  按图索骥探骊得珠 
  ——“高考诗歌鉴赏命题与教材的契合点”探究 
  一、【术语提示】诗词的主要表现手法有(要求默写): 
  起兴、虚实、用典、想象、衬托、烘托、渲染、象征、对比对照、抑扬、照应、动静、正侧、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以乐衬哀、化抽象为形象、托物言志、远近、色彩、叠词等等。 
  二、【回顾】高考考纲有关“古诗词鉴赏”的三个考点 
  1、 
  2、 
  3、 
  三、【研究】着手高考真题,锁定教材篇章(主要在第三册),探寻命题的源头活水 
  (1)课前热身——默写出以下教材中以下诗歌 
  (2)高考真题设置例析: 
  1、(05’全国卷I) 
  雨后池上刘攽 
  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 
  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 
  [命题点]试从“静”与“动”的角度对这首诗进行赏析。 
  [教材原发点](发现上面六首诗歌中哪首诗中的诗句与此类似?) 
  [教材和考题的契合点]手法上用到了。(结合诗句说说《雨后池上》的效果:)这两首诗歌都有静态的描写,也有动态的展示,在相互衬托中勾画一幅优美风景。 
  2、(07’天津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