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43张,对《新闻的阅读与训练》从考纲要求、考点解读到考点提示、考试对策等做了详细的说明,有典型例析和强化训练,约35330字。
语文专题复习实用类文本阅读:新闻的阅读
福建省大田一中 飘雨
考纲阐释
*考纲要求*
阅读评价中外实用类文本。了解传记、新闻、报告、科普等实用类的文本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准确解读文本,筛选、整合信息:分析思想内容、构成要素和语言特色,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功用,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
*考点解读*
福建省今年实施新课程标准语文高考,实用类文本阅读与文学类文本阅读是作为选考内容安排的。实用类文本阅读《考试大纲》要求:
1.分析综合: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分析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2.鉴赏评价: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价值和影响;对文本的某种特色作深度的思考和判断。
3.探究: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的深层意蕴: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探究文本中的疑点和难点,提出自己的见解。
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是实用类文本阅读的基础,从文本中辨别各种信息的性质,筛选并整合自己所需要的信息,是达到阅读目的、获取所需信息的重要手段。在新闻类文体中,信息主要指消息、情报,这就要求我们清楚地了解新闻的概念,准确分析新闻的构成要素和具体含义。同时,还要审清题干,关注隐含信息。
新闻的语言从总体上讲,要求准确、平实、客观,但也呈现出不同的特色。如访谈的语言灵活机智,新闻的语言客观中不乏生动,通讯的语言生动形象。分析实用类文本的语言特色,要从文本表达的目的出发,结合内容作出赏析。
对新闻中心意思的概括,是把握文本内容的重点。概括中心意思,既可以针对一个语段,也可以面向文本整体,它要求考生在分析的基础上概括出对文本整体的、深层次的本质认识。它主要包括两层含义:文本表达的内容和作者的基本观点。
新闻注重事实,崇尚客观,力避作者主观倾向的介入。但新闻事件的确定、被访对象的选定都离不开作者独到的眼光,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作者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因此,新闻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包括作者的观点及好恶等,也包括文本中人物的观点及感情倾向。阅读新闻,要善于从上述方面入手,结合文本所处的时代和社会背景,全面把握其要素和倾向,找出支持自己观点的相关材料,然后作出自己的价值判断。
实用类文本产生的社会价值包括政治价值、历史价值、人生价值等方面。对于新闻类作品来说,要能够理解新闻作品的现实针对性、社会意义及其产生的影响,对新闻作品中提出的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探讨。
对文本的某种特色作深度的思考和判断就是要求对文本的思想情感、文本风格、语言特色等进行深入思考和准确评价,要善于结合文本中的人物描写,包括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描写和特征性细节描写,发现人物身上体现的特定时代的精神风貌和价值追求。
对文本中的疑点和难点的探究,不能仅止于对文本的认同,还要大胆地提出自己的观点,然后结合文本的内容和形式,对自己的观点作出分析论证。也可以与同类文本进行比较,分析优劣。
考题解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007年山东高考卷)
梦碎雅典
杨明马小林
奥蒂又输了,这次依然输给了“坏运气”。
这位37岁的牙买加老将具备夺取世界女子百米冠军的实力已达17年之久,但好运却从未降临到她的头上。当奥蒂今晚闪着泪花走出第六届世界田径锦标赛赛场时,她追求了一生的梦想化作了一场噩梦。
奥蒂已经赢得过20多枚世界大赛百米的银牌和铜牌,参加过5次世界锦标赛、4届奥运会,但还从来没有赢得过一次百米冠军。可以说,没有任何一个女子田径短跑选手能在37岁的“高龄”依然在世界赛场上奔跑;也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