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诗歌鉴赏的得分率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通用 / 高中素材 / 高考专项素材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60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6/10/21 14:57:13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44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8100字。
如何提高诗歌鉴赏的得分率
【考情简析】2005年高考除了总题量上有所减少,试卷结构较以往试卷并没有发生什么大的变革,其中,诗歌鉴赏的难度未升反降。先看2004年的试题:
阅读下面一首唐代的边塞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征人怨  柳中庸
岁岁金河复玉关, 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 万里黄河绕黑山。
(1)为什么说这是一首边塞诗?结合诗句具体说明。
(2)诗题为“征人怨”,通篇虽无“怨”字,但句句有“怨情”,请作简要赏析。
从选材来看,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应该是不会有文字上的障碍或理解上的困难的。如果平时老师略加指点,学生还是多少能得一点分的。
再从评分标准来看,第①小题答案:诗句中有金河、玉关、青冢、黄河、黑山等边塞地名,写了征人的戍边生活。只要学生列出一个边塞地名即可得1分。第②小题答案:怨年年岁岁频繁调动,怨时时刻刻练兵备战,怨气候酷寒,怨景色单调。每个要点1分,答对三点的4分。赏析合乎情理即可,而且语言表述上不求相同,得分点是怨时间长、调动频(或练兵苦)、气候恶劣、景色单调。
再看2005年的试题: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  李 益
微风惊暮坐,临牖思悠哉。开门复动竹,疑是故人来。
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何当一入幌,为拂绿琴埃。
*苗发、司空曙是李益诗友。
⑴诗以“微风”开头,并贯穿全篇。请对此作具体说明。
⑵“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两句渲染了什么样的氛围?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⑶诗中哪一句可以使人联想到“知音”的故事?
  ⑴答:颔联:微风吹开门,吹动竹子(引起怀念故友之情)。颈联:微风吹落枝上露水(滴在阶下青苔上)。尾联:希望微风吹进帘幔(拂去尘埃) 析:题中所谓“贯穿全篇”,即“微风”在以下三句诗中都有体现。按照这个思路去揣摩下面三句:推开门又使竹动的不可能是“故人”,因为作者用了个“疑”字,应该是微风;枝上露何以滴下,本来没风也可以自然下滴的,但想到题目的提示,当然就可以理解为是微风吹下的,“入幌”“拂绿琴埃”主语是什么,不可能是人,难道要让朋友来替自己拂去琴上的尘埃?所以主语也应是微风,作者希望微风掀帘进屋拂去琴上的尘埃。
⑵答:清冷、幽静 析:喧闹的环境又如何会有“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如些细腻的感知?景语即情,把环境渲染得如些清冷、幽静,是为了表达孤单、寂寞的心情。
⑶答:“为拂绿琴埃”。 析:暗用俞伯牙、钟子期有关知音的典故。伯牙的琴声只有钟子期能听懂,钟子期是他的知音。钟子期不在,伯牙也就没有弹琴意绪。琴上为何积满尘埃?长期没弹。为何长期没弹?像伯牙一样没有知音欣赏。作者希望风拂去琴上尘埃就是希望朋友到来自己重新弹琴。什么时候故人真能如风来似的掀帘进来,我当重理丝弦,一奏绿琴,以慰知音,那有多么好啊!“何当”二字,既见出诗人依旧独坐室内,又表露不胜埋怨和渴望,双关风与故人,结出寄思的主题。
不难看出,这两年所选的都是唐诗,文字上没有什么大障碍,大多数考生读懂字面意应该是没有什么问题的。但读懂未必做对,所谓的做对也并不是意味着能拿满分。而分值由先前6分上升为8分,题量由2题变为3题,预示着命题者对诗歌鉴赏的偏爱。
【方法点拨】一、读懂诗歌“说什么”
提高诗歌鉴赏得分率,关键在于大致读懂诗歌“说什么”,也就是明白这首诗写了什么内容。这里讲的“内容”可以是某个事件,某种景象,也可以是作者的某种感情,如乡情、伤离、怀古、吟边、忧思;还可以是作者对生命、社会、生活的某种见解。
如何确定写了什么内容?
(1)注意诗歌的题目
标题是眼睛,反映的是灵魂。有的标题概括了作品的重要内容,有的标题揭示了作品的线索,有的标题奠定了作者的感情基调。诗歌题目往往告诉我们诗歌的内容。确定了诗的内容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诗的主题以及作者的情感。
如1998年高考题《题李凝幽居》。题目中的“幽”已经告诉我们这首诗的内容是描写李凝的僻静居处的。是题眼也是诗眼。
再如:2005年江苏卷《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
标题中的“闻风”二字是全诗的线索,也是理解全诗内涵的关键。首、颔两联写临风而思友、闻风而疑友来;颈联写风吹叶动,露滴沾苔,用意还是写风;尾联入幌拂埃,也是说风,是遐想,期望风至而寄托思友之意。可见,全篇紧紧围绕“闻风”进行艺术构思,通过微风形象,表现诗人孤寂落寞的心情,抒发思念故人的情怀。 
(2)明白“诗家语”的特点
一是精练。古诗高度概括,言简意丰,用极少的字来表达非常丰富的内容,这就叫精练。例如杜甫《八阵图》的头两句“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仅仅十个字,就把诸葛亮辅助刘备创建蜀国基业而确立魏蜀吴鼎足而立局势的卓绝功绩及其创造由天地风云龙虎鸟蛇八种阵势所组成的军事操练和作战阵图的卓越军事才能概括出来,是多么的的凝练!如果我们不了解“三分国”、“八阵图”的内容,那是无法读懂这两句诗的。
二是含蓄。古诗多用形象思维,意思和情感多不直接道出,而是寄寓在具体的物象之中;往往表面是一个意思,而实际讲的是另一个意思。这就叫含蓄。例如唐代元稹《菊花》的头两句写他爱菊花爱得很,却不直说,而说“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句中的“秋丛”,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