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驻马店市九师联盟2024-2025学年高二6月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试卷 / 高二下学期试卷
  • 文件类型: docx
  • 资源大小: 59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25/8/27 19:51:43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0 总计:0
  • 下载点数: 2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共23题,约18030字。

  高二语文
  考生注意:
  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
  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一、阅读(72分)
  (一)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什么是艺术真实性呢?有各种各样的界说。“所谓艺术的真实,是以生活真实为基础,通过概括、集中、提炼创造出来的具体生动的艺术形象,表现出社会生活的某些方面的本质和规律性。”“艺术的真实性,就是艺术作品反映社会生活所达到的正确程度。”这些定义的表述有所不同,但其基本意思是一致的,那就是认为艺术真实性是作品正确地反映了生活的本质和规律。这个认识当然对,可又丝毫不解决问题。因为不只是文学艺术要反映生活的本质和规律,而且一切科学也要反映客观世界的本质和规律。所以把艺术真实性界说为“反映生活的本质和规律”,就会把艺术真实和科学真理混为一谈,就不能说明艺术真实区别于科学真理的独特个性。
  举例来说,月亮,就它本质而言,它是地球的卫星,它本身无风、无云,它本身不发光……我们能不能要求诗人正确地写出这种“真相”和“真义”来呢?如果诗人在咏月时不揭示这种“本质和规律”,是否就违反了艺术真实性呢?实际上,诗人在吟咏月亮时给自己提出的任务从来就不是揭示月亮的物理本质。杜甫的诗句“月是故乡明”,如按月亮固有的本质去衡量,就完全不真实,甚至可以说歪曲了月亮的本质,可人们从未对这句诗的艺术真实性提出过异议。可见,艺术真实在诗里不是一般的科学真理,而是文学所必需有的本质——诗意的真切的感受。单纯用“反映生活的本质和规律”来界说艺术真实性,显然是不够的。
  在我看来,艺术真实是作家创造出来的。作家在创造艺术真实时,有认识但又不只是认识。作家在创造艺术真实过程中投入了自己的全部的心理动作——感知、情感、想象、理解等。因此,艺术真实既是客观的,又是主观的;既有理,又有情;既是一种假定,又是一种真实……我们可以用“合情合理”这四个字来说明艺术真实性。
  所谓“合理”,是指艺术形象应符合生活的逻辑,是指它可以被人理解的性质。由于文学艺术都是虚拟的,所以人们要求它“符合生活逻辑”,是以假定为前提的。既然是一种艺术的假定,就不必经过考证与检验。这也就是说艺术的真实性不要求作家笔下所写的真有其人、真有其事。作家完全可以虚构,关键是要“合理”。一件在生活中发生过的事,由于写得不合理,即不符合事物发展的固有逻辑,不可能达到艺术的真实性。相反,一件生活中从未有过的事,由于作家充分地揭示了它在假定情境下的内部发展逻辑、内在的联系、内在的规律性,也完全可以是真实的。对于艺术真实性来说,重要的不是所写人、事、景、物是否真实存在过,而在于所写人、事、景、物的整体的联系。细节的逼真诚然是重要的,但整体的联系更重要。如果一部作品只注意细节的逼真,不注重整体的合理性,仍不免给人以虚假的感觉。
  “合理”是艺术真实性的客观方面。艺术真实性还有它的主观方面,因此它除了要求“合理”之外,还要“合情”。在某种意义上,“合情”是更加重要的。因为艺术中的理不是直接说出的,主要以情感作为中介。“合理”必须与“合情”结合在一起,才真正达到艺术真实性的要求。
  所谓“合情”是指作品的艺术形象反映了人们真切的感受、真挚的感情、真诚的意向。感受的真切、感情的真挚、意向的真诚可以把看起来不真实的描写升华为真实。
  李白的诗句:“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从表面看起来,这种描写是不真实的。因为头发变白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哪有一天之间就由“青丝”变成“白雪”的呢?但如果我们仔细思索一下就不难
  1. 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可又丝毫不解决问题”中的“问题”,指的是如何区分艺术真实和科学真理,揭示艺术真实的独特个性。
  B. “月是故乡明”这句诗虽歪曲了月亮的物理本质,但能给读者带来“诗意的真切的感受”,符合艺术的真实性。
  C. 《红楼梦》中,“稻香村”造景极似真农舍,贾宝玉却认为其“虽百般精而终不相宜”,这与画线句观点相契合。
  D. 如果缺少“花尽力气也没有达到目的”的体验,读者就无法读懂卡夫卡《城堡》中主人公走不进城堡的怪诞情节。
  2.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现有的关于艺术真实性的定义虽然正确,但都不够全面,仍应对艺术真实性这一话题进行深入探讨。
  B. 艺术真实性不一定要求事件的真实性,只要作家写得“合理”,生活中从未发生的事也可以是真实的。
  C. 沈从文《边城》中,翠翠对祖父说自己早被鲤鱼吃掉了,虽不现实,但因“合情”而成为艺术真实。
  D. “合理”与“合情”必须和谐统一,才能真正达到艺术真实性的要求,如果二者产生矛盾,可抛弃理。
  3.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本第二段通过连续提问,引导读者思考文学创作中的艺术真实是否等同于客观真理。
  B. 梁祝化蝶的故事可作为论据,证明“真挚的感情往往可以把虚幻的东西升华为真实”的观点。
  C. 文本大量运用举例论证,结合相关文学作品,具体直观地阐释了何谓“合理”与“合情”。
  D. 文本结构严谨,按照提出问题一分析问题一解决问题的思路展开论述,层层深入。
  4. 请简要概括科学真理与艺术真实的异同。
  5. 《窦娥冤》中,窦娥临刑之前发了血溅白练、六月飞雪和大旱三年的三桩誓愿,在她死后这三愿——应验。这种情节设计虽然不符合生活真实,却能打动读者,请结合文本对此作简要分析。
  【解析】
  【导语】这篇文本围绕“艺术真实性”展开深刻探讨,通过对比科学真理与艺术真实的差异,提出“合情合理”的核心标准。作者以杜甫、李白等经典诗句和《牡丹亭》《城堡》等作品为例,论证艺术真实重在主观情感与客观逻辑的统一。论述层次分明,例证丰富,揭示了艺术创作中情感真实高于物理真实的审美规律。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D.“无法读懂卡夫卡《城堡》中主人公走不进城堡的怪诞情节”错误,根据原文倒数第三段“但一旦读者明白作者的用心……就会心悦诚服地接受它、相信它。离奇怪诞变得可以理解”可知,文学作品中离奇怪诞的描写能否被理解,关键在于读者能否明白作者的用心,明白作者那种真诚地想表达某种愿望、意向,而不在于读者是否在生活中有类似的体验。
  故选D。
  【2题详解】
  (二)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天黑以后
  徐则臣
  亮了一下,然后彻底灭了,屏幕上只剩下一块方方正正的幽蓝的黑。还没出门就听到隔壁的何老师在叫,问我是怎么回事。我说大概是保险丝又坏了。在抽屉里摸了半天,打火机不知到哪儿去了,更别提火柴了。城市生活不需要,这里没有火柴的位置。火柴在今天已经成了一个乡土概念,和锅灶、路边的野火和田间农民嘴上的烟卷生活在一起。停电的晚上,我不可避免地成了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