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七中2024-2025学年度2027届高一(下)6月考试语文试卷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试卷 / 高一下学期试卷
  • 文件类型: docx
  • 资源大小: 39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25/6/15 20:17:28
  • 资源来源: 会员改编
  • 下载情况: 本月:8 总计:8
  • 下载点数: 2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13070字。

  成都七中2024-2025学年度2027届高一(下)6月考试
  语文试题
  本试题卷共8页,共23道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祝考试顺利★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并将考号条形码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在试题卷、草稿纸上无效。
  3.非选择题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答案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答在试题卷、草稿纸上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只交答题卡。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人工智能既然是一种技术,自然就会蔓延进入人的生活生产领域。文学艺术生产是人类元状态的精神生产,洞穴中的壁画、结绳记事的环扣都是在为人类用精准的语言表达心灵世界做的漫长预热。因此,从很早开始,计算机技术就已经与语言产生了勾连性的尝试。近年来,人工智能在文学艺术创作实验上小荷初露。诗歌这一语言的黄金,承载着人类最光荣梦想的文学体裁最早被作为试验田来开发。
  AI能创作小说吗?答案是肯定的,但小说逻辑与诗歌逻辑不一致。
  诗歌主要依赖于人类已有的数据库,尤其是严格使用韵律平仄规则的古典律诗。另外,诗歌的理解也必须有读者的高度参与。诗歌字数较少,领悟又寄托于意象上,也就是说,诗歌除了吟咏的节奏、字词蕴含的韵味,其接受需要依赖读者的“脑补”。这些是诗歌AI写作更加蓬勃活跃的原因。
  小说则不然,它需要交互信息的介入,这就决定了一方面写作小说的人工智能的运作应配备成熟的对话机制(聊天界面);另一方面,大面积互联网的铺设给机器的学习能力插上了翅膀,虚构叙事类的文学创作能力取决于数据库的不断反哺。因此,在小说的人工智能写作过程中,人的作用还是相当大的。
  从人工智能与文学领域的交叉实践可知,积极推动实践文学发生变化的人往往是具有科研属性的人员。因为文学较为特殊的属性,并不直接带来迅速的突感反馈,因此写作小程序或者应用程序很难出现高度普及的情况。而且,对于基本框架设计,对于语感声口等独特性的期待,对于逻辑和叙述节奏把控的要求等因素,都说明文学创作必须由更专业的写作者才可能生产出合格的作品。
  (摘编自邱华栋《AI的创造力来源》)
  材料二:
  面对人工智能,艺术家似乎很难有护城河。青年科幻作家慕明在小说集《宛转环》的《自序:从猿到神》里想象到,60年后,曾经坚固的“写作”观念早已崩塌,“当风格转移的算法成功实现中文自然语言应用,无论是博尔赫斯还是汪曾祺,曾被看作写作者指纹的语言风格被抽象、编码”,可以运用到任何原始文本之中。因此,无论是布局谋篇还是词句段落,人工智能都能用自己的方式阅读、思考和创作。
  2017年,微软小冰出版了现代诗集《阳光失了玻璃窗》,至今,人工智能已能写出较为优秀的诗歌和散文作品。而在网络文学、科幻文学等创作中,不少作家都将人工智能作为工具来收集、整合资料,
  (摘编自康春华《“叙事诗学”可能是写作无法攻克的难关》)
  材料三:
  莫言在诺贝尔奖的颁奖典礼上发言说:“文学和科学相比,的确没什么用处,但文学最大的用处,也许就是它没有用处。”文学并不是无用,而是有“无用之用”。文学并不像科学一样拥有很强的目的性,文学具有独特的审美意识属性和独特的情感表现方式,不有意识地为政治所用。作家通过文学作品来反映自己的思想以及当时的社会道德伦理风貌,并对读者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摘编自马嫣然《浅谈文学无用论》)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表明,目前诗歌AI写作较为活跃的原因,是诗歌主要依赖于人类已有的数据库,且对其理解和接受往往需要读者的参与和二次创作。
  B.从材料二可知,就目前来看,人工智能还只能完成一些有限的、程序化的事情,尚无法把握那些无限性、非理性和个体复杂特殊的感性经验。
  C.从材料二可知,建立文学大语言系统是人工智能文学创作的基础,完成后将极大推动文学创作大模型的发展,加快AI创作的发展速度。
  D.从材料二可知,据慕明想象,一旦风格转移的算法成功实现中文自然语言应用,再独特的作家语言风格也会被人工智能自如运用到文本创作。
  2.根据材料相关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人工智能也许能模仿、创造出一个个故事,但它永远不会解码该故事背后所饱含的对世界的认知和对自我的心灵感受。
  B.人在人工智能写作小说的初期具有重要的作用,如果人工智能的数据库足够丰富,对话机制足够成熟,人的作用就会逐渐减弱。
  C.文学与科学相比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并在精神层面拥有独特价值。作家依靠文学展现个人思考深度,洞察社会伦理风貌。
  D.人工智能文学创作尽管面临挑战,但作为一种新兴的创作方式,其促使人类反思文学在科技时代的价值,具有积极意义。
  3.下列不能用来论证人在人工智能写作中具有重要作用的一项是(3分)
  A.研究人员通过深入理解、把握《红楼梦》前八十回的文风和语言特点,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成功续写了后四十回的内容。
  B.AI小说《机忆之地》创作过程中,人类创作者将元宇宙等科幻元素与人类对自我认知的探索相融合,并以此作为主要内容。
  C.林悠然以宇宙、星河为背景,构想出人类、AI与宇宙共存共生的宏大叙事,通过输入关键词、主题等内容,激发AI的创作潜能,与其共同完成了《梦回星河》。
  D.超110万字的《天命使徒》采用“国内人工智能大语言模型+人工后期润色”的方式完成,一个勤奋的作家写成该篇幅小说需一年,而人工智能仅需一个半月。
  4.结合材料一、二谈谈目前人工智能写作取得了哪些重要成就。(4分)
  5.科技时代,文学具有哪些人工智能无法取代的价值?结合材料二、三简要概括。(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小题。
  文本一:
  西北风呼啸的中午
  余华
  阳光从没有一丝裂隙一点小洞的窗玻璃外面窜了进来,那时我赤膊躺在被窝里,右手正在挖右眼角上的眼垢,现在我觉得让它继续搁在那里是不合适的,但是去粗暴地对待它也是没有道理。因此我挖得很文雅。而此刻我的左眼正闲着,所以就打发它去看那裤子。裤子是昨晚睡觉时脱的,此刻它很狼狈地耷拉着,我竟开始怀疑起昨夜睡着时是否像蛇一样脱了一层壳。这时有一丝阳光来到了裤管上,那一点跳跃的光亮看上去像一只金色的跳蚤。于是我身上痒了起来,便让那闲着的左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