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诗歌专题训练:早行诗+夏日诗
- 资源简介:
约8830+9120字。
诗歌专题训练--------早行诗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
沁园春•赴密州早行马上寄子由①
苏轼
孤馆灯青,野店鸡号,旅枕梦残。渐月华收练,晨霜耿耿;云山摛锦,朝露漙漙。世路无穷,劳生有限,似此区区长鲜欢。微吟罢,凭征鞍无语,往事千端。
当时共客长安,似二陆②初来俱少年。有笔头千字,胸中万卷;致君尧舜,此事何难?用舍由时,行藏在我。袖手何妨闲处看。身长健,但优游卒岁,且斗尊前。
【注】①这首词作于熙宁七年(1074)七月在由杭州移守密州的早行途中。②二陆,指西晋陆机、陆云。太康末年,陆家兄弟来到都城洛阳,因才华横溢而深受推重。
1.下列对这首宋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作开头从清晨早行写起,绘声绘色地描写了眼前月光、山色、晨霜、朝露等静寂、凄清的景象。
B.“微吟罢,凭征鞍无语”表明诗人面对途中各种景象却无心欣赏,“往事千端”则自然引出下片回忆。
C.下片回忆与现实结合,想当年兄弟二人同样胸怀雄才大略,现如今苏轼外放为官,只能勉励弟弟奋发有为。
D.统观全词,写景、抒情、议论合为一体,诗、文、经、史融会贯通,表现了东坡词特有风格。
2.“致君尧舜,此事何难?”化用了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一句,请结合全词分析其用意。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蝶恋花•早行
周邦彦
月皎惊乌栖不定,更漏①将残,辘轳②牵金井。唤起两眸清炯炯,泪花落枕红绵冷。
执手霜风吹鬓影,去意徊徨,别语愁难听。楼上阑干横斗柄,露寒人远鸡相应。
【注】①更漏:即刻漏、漏壶,古代计时器。古代用滴漏计时,夜间凭漏刻传更。②辘轳:井上汲水的起重装置。
3.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词乃记别之词,起首三句由枕上所闻写曙色欲破之景,揭开“早行”序幕。
B.女子在睡梦中被唤起,双眸惺忪,离别时“泪花落枕”,烘托出伤别的气氛。
C.下片写送别,将离人去意彷徨、愁听别语的情状刻画得十分细腻,缠绵动人。
D.全词画面连续,体现时间的推移,人物表情和动作贯串,充分体现了离情别绪。
4.请赏析“楼上阑干横斗柄,露寒人远鸡相应”两句。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早行
杜甫
歌哭俱在晓,行迈有期程。孤舟似昨日,闻见同一声。
飞鸟数求食,潜鱼何独惊?前王作网罟,设
……
诗歌专题训练------夏日诗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小题。
夏日田园杂兴十二绝(其一、其九)
范成大
其一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其九
黄尘行客汗如浆,少住侬家漱井香。
借与门前磐石坐,柳阴亭午正风凉。
1.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其一,起二句写初夏江南农村的景色。以民歌风格写成对偶语句,调子清圆,景色优美,很有吸引力。
B.其一,第三句写夏季白天变得漫长,表现战乱造成农村凋敝,民不聊生的景象。
C.其一,第四句又写景,只见蜻蜓、蛱蝶在飞动,以蜓飞蝶舞的动景衬托村中的寂静,以动衬静,静中有动,更显静谧。
D.范成大的作品把自陶渊明以来直到唐代的王维、孟浩然等描写农村自然景物的诗歌传统,以及唐代“新乐府”诗派的反映农村社会现实的诗歌传统融合了起来。
2.请结合“其九”相关诗句,简要分析村民是怎样对待行客的?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夏日过郑七山斋
(唐)杜审言
共有樽中好,言寻谷口[注]来。
薜萝山径入,荷芰水亭开。
日气含残雨,云阴送晚雷。
洛阳钟鼓至,车马系迟回。
夏日南亭怀辛大
(唐)孟浩然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
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
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
【注】谷口:汉有隐士郑璞,躬耕于谷口,故以谷口指代隐士。
3.下列对两诗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杜诗首联交代了诗人与山斋主人郑七的志趣相投,故前去寻访。
B.杜诗尾联写诗人该返回,却迟迟没启程,抒发诗人的留恋之情。
C.孟诗的第三句“散发”二字,表达了诗人深受束缚的苦闷之情。
D.孟诗尾句写出诗人怀念友人,却不能与其分享感怀的惆怅之情。
4.下列对两诗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杜诗颔联中“入”“开”二字,写出狭窄到开阔的空间变化。
B.杜诗颈联中“日”“晚”二字,写出诗人在山斋逗留时间之长。
C.孟诗首联中“忽”“渐”二字,写出日夜交替,生动且传神。
D.孟诗五六句以虚写实,借荷花和竹子意象表达诗人高尚情操。
5.两诗都描绘了夏日之景,五六句中的动词历来都为人称道。请从“含”“送”“滴”三字中任选两字,结合诗歌内容加以赏析。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夏日三首(其一)
张耒
长夏村墟风日清,檐牙燕雀已生成。
蝶衣晒粉花枝舞,蛛网添丝屋角晴。
落落疏帘邀月影,嘈嘈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