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谈量词的褒贬

作者:黄运炎  时间:2005/11/4 23:34:24  来源:会员原创  人气:
  
  
  不少动词、形容词因带有褒贬的感情色彩,常常需要精心选用。而量词是表示人或事物或动作、行为的量的单位的词。人们却很少考虑它的褒贬,似乎都是中性词。下面,笔者通过举例来说明某些量词的感情色彩。
  一、“位”与“个”
  1.我看见三位领导走过来。
  2.我看见三个领导模样的人走过来。
  3.我看见三位同学走过来。
  4.我看见三个同学走过来。
  这里,“位”与“个”同是人物量词,但表达效果是不尽相同的。“位”用于人时多含尊重、欢迎、喜欢、热心的成分。“个”用于人时本身多是中性词,常在中性、甚至贬义的语境中使用。1句中的“位”显然含有“尊重”之意;3句中的“位”有“尊重、平等、喜欢(而不讨厌)”之意;2句中因不能确定其“干部”的真正身份,而用中性词“个”,感情较平静;4句对“同学”也是较平静、客观的叙述。
  5.经查,王X、陈X二位同志无故旷工15天,严重影响了单位的正常工作,特作通报批评的处分。
  二同志犯了错误还用“位”,显然不当,可换成中性词“个”或“二人”。
  6.有一次,在东海岸的长堤上,一位穿皮大衣戴皮大帽的中年人,只是为了讨取身边女朋友的一笑,就开枪射杀了一只回翔在天空的海鸥。一群海鸥受惊远扬,被射杀的海鸥在海面上,被怒涛拍击飘卷。胜利品无法取得,那位女人请在海面操作的海带培育工人帮助打捞,工人们愤怒地掉头划船而去。
  这是著名作家孙梨的散文《黄鹂》中的一段话。作者是用批评、讽刺、厌恶的态度来写那个“穿皮大衣戴皮大帽的中年人”和那个“女人”的丑恶行径和自私心灵的。可文中二次把表示“尊重”的量词“位”用于这样二人身上,显得不太恰当,换成“个”就能增加其讽刺、批评的力量。
  7.我有二个哥哥,一个是工人,一个是教师。
  这里的“个”换成“位”就显得不伦不类。介绍哥哥一般不需要太严肃、隆重,用“位”就显得过分尊重,若用“个”反而显得更亲切、自然。
  8.一个和尚挑水吃,二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
  这句中对“和尚”是带有批评、讽刺之意,不能把“个”换成“位”。
  9.“二位,来点什么?”服务员热情迎上来。
  很显然,“三位”表明服务员很懂得尊重客人,礼貌待人,若换成“你们二个,来点什么”,定会给客人带来不良的感受。粱斌的小说《红旗谱》中“那两个家伙果然要砸门,咚!咚!”,这句中对两人的不礼貌的、粗鲁的行动有点不赞同,所以用“个”。
  10.你这个无耻小人!
  11.你这个当老师的!
  10句中的情感是憎恶、愤怒的,11句中对“这个”老师带有批评、否定的意思。“个”字不能换成“位”。但当省略了“个”字时,却又能起到加重语气、语势的作用。
  12.个个都是英雄好汉!
  13.一个个都昏了头。
  量词“个”单用时是中性词,常在贬抑的语境中使用。但“个”字连用时,却常有赞扬、敬佩之意,再如,“个个是练兵能手”,“个个学习顶呱呱”等。而“一个个”又常含贬抑、批评成份,又如,“一个个像热锅上的蚂蚁”、“一个个都倒了下去”。
  二、“群”、“批”与“班”、“伙”、“帮”
  这几个集体量词用于人时是同义词,都含有"众多人在一起"之意,有时可通用。但仔细比较,还是有差别的。“群”、“批”多用于褒义,而“班”、“伙”、“帮”多用于贬义。
  1.黄河之滨,集合着一群中华民族优秀的子孙。(杜鹏程的《保卫延安》)
  2.一大批高科技人才涌入深圳。
  这里的“中华民族优秀的子孙”用了量词“群”表达出对“优秀子孙”的热情赞美;对“高科技人才”用量词“批”表达出对此类人才的喜爱与赞美。若换成“班”、“伙”、“帮”来修饰,就会给人以杂乱、无组织、否定的色彩感,“肯定”的效果会大减。
  3.那边走来一伙(班或帮)不明身份的人。
  对不需要赞美、歌颂、持一般态度或否定性质的“人”常用“班”、“伙”、“帮”等。这句用“伙等作量词,表达出一定的恐惧、担心、持不认可的意思。再如"四人帮"、"匪帮"、"菜刀帮"等词中明显对"帮"字有贬义的理解。
  三、"种"与"套"
  1.你这种(套)办法真灵!
  2.谁吃你那一套!
  3.你那套早过时了!
  1句中的量词"种"可以换成"套",两者都表达褒扬之意;但像2、3句,要表达否定性评价时常用"套"。
  四、"张"与"副"
  1.孩子们那一张张天真的笑脸,真叫人疼爱。
  2.瞧你那副穷酸相,还想发大财呢!
  3.作品刻画出守财奴的一副丑恶嘴脸。
  量词“张”用于人时,多用于表达赞美、肯定、喜爱之情。例1就用“一张张”表达了对孩子们的喜爱之情。再如“一张满含青春的脸”、“一张沧桑之脸”等。而“副”多用于表达贬义的感情。
  五、“缕”与“股”
  “缕”作为量词,多用于美好的情感与事物。如“(荷花)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如“缕缕轻纱似的微云”(《月光曲》)、“一缕炊烟”、“条分缕析”、“不绝如缕”等。而“股”多用于不太美好的事物,如“一股臭味”、“一股寒气”、“一股土气”、“一股匪气”、“一股蛮劲”、“一股杀气”等。但有时对于美好事物也会用“股,如“一股清泉”,如杨朔的《荔枝蜜》中写到荔枝蜜时说,“一开瓶子塞儿,就是那一股甜香;调上半杯一喝,甜香里带着股清香,很有点鲜荔枝的味儿。”
  六、“家”与“窝”
  “窝”作量词时,本意指一胎所生的或孵出的动物(如猪、狗等),但后来与动物名词组合在一起,常比喻不良的人物组合在一起,常含有贬义、否定之意。例如,“(衙门)这是野兽的巢,住的豺狼一窝,好人进不去,进去活不了。”(韦其麟的《百鸟衣》),“他们一窝蜂涌了进来”,“蛇鼠一窝”等。若要表示褒义或中性,多用量词“家”。如“家喻户晓”、“万家平安”、“货比三家”等。
  从以上六组量词的比较分析中可知,有些量词也可以有一定的褒贬色彩,因而在实际运用中,我们也要恰当地选用好量词。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