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词超常运用的艺术功用

作者:南京市江宁中学 秦葆  时间:2005/10/25 13:28:19  来源:会员原创  人气:
  
  
  现代汉语有丰富的量词,它们和被它们修饰的中心词之间有着相对稳定的搭配关系。在通常情况下,是有一定规则的,也不能随意改变。如:一匹马、一头牛、一只船、一辆车等。但在特殊的语境中,如果要准确地描写事物、抒发感情,你就应不再墨守成规地去照常搬用量词了。
  如描写太阳。我们在不同的时间、地点和场合,有着不同的心情,对太阳的认识与感觉也不尽相同,因此,不会全用“一轮” 去修饰它。例如:
  1、 蓝天佩一朵夕阳在胸膛。(歌曲《乡间小路》)
  2、无须天宇/挤下一滴落日/来涂抹地球伤痕
  3、腊月里都是好天,不冷,没有风。天不灰,也不蓝,白白净净的天色上每日都走过一颗不错的太阳,黄嘟嘟地遗落不少暖意。(刘恒《连环套》)
  例1说夕阳是“一朵”,将太阳比作了美丽的鲜花;例2说“一滴落日”,将落日比作泪水;例3说“一颗太阳”,比常见的“一轮太阳”增多了立体,而且感觉上小一些,因为是冬日的太阳。如将“朵”、“滴”、“颗”换成“轮”,诗与文的意境就全没了。而“朵”、“滴”、“颗”等量词的运用,准确地表达了作者的感情,真是一字千金啊!
  在描写景物时,因视角不同、距离远近不同,选用量词也是应该有年区别的。明人张岱的《湖心亭赏雪》就给我们提供了这方面的范例:“雾淞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作者观照山水喜欢居高临下,俯瞰远眺。在《湖心亭赏雪》中,作者想像出一个虚拟的最高点,摄下西湖的全景,连自己所乘的一叶小舟也成了观察的对象。因站得高远,所见长堤、小舟显得长而细,故用“一痕”、“一芥”;所见湖心亭、舟中人圆而小,故说“一点”、“两三粒”。这充分体现了作者独特的审美眼光和审美情趣。如按常规,原文应为“湖上影子,惟长堤一条,湖心亭一座,与余舟一只,舟中人两三个而已。”这样的句子读来兴味寡然。
  福楼拜指导莫泊桑写作时曾说,“要确切地描写事物,应该做到准确地用一个名词来称呼事物,用一个动词来标志动作,用一个形容词加以形容。”其实,选用量词也有一个准确的问题。为了提高语言的表达效果,我们可以利用一定的语言环境,选用超出常规的量词去修饰中心词。比如,荷花不说几“朵”,而说几“盏”;鸡鸣犬吠,不说几“声”,却说“数句鸡啼,几行犬吠。”这些例子中量词的使用,表面上违反了逻辑整理或语言习惯,而实际上不但能为读者所理解和接受,而且还蕴含全新的语言意义,引起读者独特的、新颖的美感。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