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文写作的小窍门
窍门一: 描写人物的外貌,不用“有”!
怎样写人物的外貌?在同学们的作文里,经常会看到这样的句子:
“xx可漂亮了,她有一头卷卷的黄头发,有一双乌黑的葡萄般的大眼睛,有一个高高的鼻子,还有一张樱桃小嘴。”
如果试着去掉文中的“有”,把文字重新串联起来,你会发现语句更通顺、连贯,人物形象更鲜明。某学生经老师点拨后,修改如下:
“xx可漂亮啦!一头卷卷的黄头发自然地披在肩上;她的眼睛太吸引人了,像黑葡萄一般;高高的鼻梁和樱桃似的小口,有点像混血人种的模样。同学们可喜欢她啦!”
这样是不是有意思多了?
窍门二: 描写人物的语言,不用“说”!
比较以下三句话。
①张三说:“我输了。”
②张三无可奈何地说:“我输了。”
③张三摊了摊手,一副无可奈何的样子:“我输了……”
显然,人物说话有多种表达方式,写人物的语言可以不用“说”,而是在人物的语言前面加上此人的动作、神态及其细节。
通过一定的训练,掌握这个技巧,学会细节描写,而不是干巴巴地写“某某说”。
窍门三: 描写人物的内心,不用“想”!
描写人物的心理活动时,这样的句子已经被同学们用烂了:
“我脑子里跳出两个小人,一个小人……另一个小人……”
不用这个句子又该怎么写?
最常用的表达方式就是“我心想”。例如,某同学写:“数学老师出了一道难题要我们回家去做。我心想:天哪!这该怎么办呢?”
若去掉“我心想”三字,如何?
“数学老师出了一道难题要我们回家去做。天哪!这该怎么办呢?”
这样是不是更简明、生动?
注意,要给心理描写加上适当的感叹词。
窍门四: 不用成语!
作文为啥写不长?
都是成语惹的祸!
不是说多用成语,才显得有文采吗?
其实不然,只会按照套路在作文中使用成语时,就丢失了细节描写,还不如老老实实地把自己的感受都“倾泻”出来。
例如,天高云淡、风和日丽、桃红柳绿、炯炯有神、心旷神怡……这些被用滥的成语还是少出现为妙。
例如,写春天不用“风和日丽”,而是这样写:“风儿拂过树梢,原本平静的湖面漾起了圈圈涟漪,湖边的柳树轻摇着身体。我也忍不住张开双臂,任微风抚过我的肌肤,暖暖的,痒痒的。”
想办法用具体的句子,替换掉别人用滥的成语,便能解决你作文篇幅达不到要求的困惑。
窍门五: 遇到“很”和“非常”,想一想!
作文写不长的同学,可以训练的另一个技法是:
不要简单地使用“很”“非常”,来表达那种程度严重的状态,而要回想当时的情境,具体描述。
例如,介绍天气炎热,不用“很热”两个字,而是:“骄阳似火,没有一丝风,树叶低垂毫无生气,柏油马路晒得烫脚……”
这样文章自然就能写长。
窍门六:环境里面有真情!
在学习环境描写时,有的同学会写:“早上天气还挺好的,放学回家时,却哗哗下起雨来。雨珠在下,泪珠在滴,老天也好像在为我哭泣。”
能用环境衬托自己的心情,值得点赞。很多同学对于描写环境,大多是小花微笑、小草点头、小鸟歌唱、小雨哭泣……
难道世界上只有小草、小鸟、小花吗?为什么不能写身边更真实的东西呢?晚霞、雨滴、晨雾、课桌……哪怕是电线杆都可以写!
这个技巧是提醒聪明的你,要让人物活在真实的环境里。
窍门七: 要动,连着动!
作文要一波三折才有趣味,那就要学会一波三折地使用动词,这就是“要动,连着动”——连续使用动词。
某同学描写一场乒乓球比赛:“张兵发了一个旋转球,让人看得眼花缭乱。”
一句话就把作文写完了。
学习连续使用动词技巧后,他修改为:“只见张兵高高地将乒乓球抛起,眼睛死死盯着,那极速旋转的小球挨到球拍的瞬间,他手腕轻轻一抖,脚一跺,球更快地旋转着,向这边飞来,令人眼花缭乱。”原来写的一个动作被改成三个,人物形象跃然纸上。
窍门八: 一秒钟的事,写三百字!
针对作文写不长的另一种技巧训练:用三百字来描写一秒钟内发生的事。
例如,关于打破校运会跳高纪录瞬间的描写,原本只有几十个字:“只见张明纵身一跳,一下子飞过横杆,新的校运会纪录诞生了!”
怎么变成三百字?可以有条理地加上动作解剖——如何助跑、起跳、翻越、落地,加上联想,往届校运会有人挑战失败,张明平时如何一次次练习等。还可以加上细节来充实内容,张明起跳前如何与同学们进行眼神交流,成功后同学们如何向他祝贺……
聪明的你,学会了这个小窍门,还怕考试达不到篇幅要求吗?
窍门九: 一段话里至少出现6种标点!
很多同学不会用标点,习作中常只有逗号、句号,有的甚至逗号都没有,把老师读到“断气”为止。针对这个现象,你可以进行“一段话里至少出现6种标点”的技巧训练。
例如,逗号(,)、句号(。)、问号(?)、惊叹号(!)、冒号(:)、引号(“”),这些标点你的作文中都有吗?
没有的话,请尝试用起来。经过几次训练后,你会发现自己的惊人变化:
意味深长的句子会写了,人物语言会加进去了,心理活动刻画用上了,还会用反问句了……这些句子加进去后,你的作文必然生动起来。
一位作家曾用这种方法对作文写不好的孩子进行训练,效果明显。
窍门十: 字数“三四五”!
这个小窍门就是学习写短句。学了一段时间写作的同学喜欢在作文中写长句,而长句写不好就会变成病句。事实上,很多作家也是以写短句见长的,像沈从文、汪曾祺等。在习作时注意控制每句话的字数,建议把十几个字、几十个字的长句改写成只有三四五个字的短句,你会发现语意更明确,还有节奏感。
例如,某同学的习作原文:“高高的绿绿的草散发着诱人的清香。一根一根都看得那么清楚,很挺拔的样子。”
该生学了这个小窍门后,修改为:
“草绿了,也高了,散发着清香;一根一根,很挺拔的样子。”
这样是不是很有节奏感?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