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将全部使用大陆的汉语拼音

作者:佚名  时间:2009/3/24 10:59:34  来源:会员转发  人气:
  最近,全国政协委员潘庆林,著名作家二月河,台湾远东科技大学副教授张忠智等学者先后谈到两岸诸多文化交流方面的问题,颇有一种两岸统一文化先行的态势,甚至有学者认为大陆恢复使用汉字繁体字是完成国家统一的利器,其历史根据就是两千多年前的秦始皇强制实行“书同文”,为维护中国此后两千多年的统一立下了不朽的大功。如今两岸一旦实现了“文化统一”,必将大大增进国家的认同感,有力促进祖国统一大业。
  两岸统一的确复杂,绝非易事。统一国家,经济奠基,文化开道,改革开放30年的发展和积累,大陆已经有这份自信与底气,但不能简单认为“文化统一”可一戳而就。笔者认为提倡和实施两岸文化互动文化兼容更为合适。以下是上述专家学者们的意见与见解,大多数文化元素实际上只是兼容也是客观事实。
  1.拼音。据台湾媒体报道,在台湾岛内使用的“通用拼音”最近将全部统一成大陆使用的汉语拼音,得到广泛的民众支持,各大媒体评论称拼音统一是必然趋势,它将为两岸其他文化的统一起到积极的表率作用。中国国民党执政,为与世界接轨,曾采用“汉语拼音”。而陈水扁执政后,改用“通用拼音”,理由是可以较完整拼出闽南语方言音,这是意识形态政治角力的结果。事实上,拼音是给外国人看的,本地人是只看中文字,不会看拼音,所以应该与世界接轨改用“汉语拼音”较好。对外统一用汉语拼音,台湾岛内保留“通用拼音”为好。
  2.繁体字。建议从小先教繁体字,凡是正式文件用繁体字,印刷出版物只要全文一致,繁简皆可,其他(包含手写)则繁简通用。繁体字是中国的祖产,如果下一代不认得繁体字,将造成中国人在文化承继上的极大损失。而且中国字有形、音、义,不从繁体教起,就不容易明白衍生字与形符、声符的关系。以前推行简化字是因为繁体字手写笔画太繁,现在用计算机,笔画的繁简已不构成大问题,所以,手写不妨繁简通用。学生写作业或考试,除非是小学生针对字形的考试,否则只要写正确,写繁写简又有什么关系?这样比较贴近实际的状况。
  3.民俗。大陆央视《春晚》,从现实来看,它已经是全球华人共同的民俗文化盛宴,它的主人理当包括台湾同胞。陈水扁执政前,台湾有线电视可以看到央视的CCTV4(就是国际频道),其他节目都看不到。陈水扁执政后,连这一台在台湾许多地方(如台南)也没有了。大陆的歌曲、电影,台湾电视台根本不会播,店家也不会卖。网络连到大陆也是特别慢,会让人没有耐心等待。尤其在民进党执政的八年期间,对大陆充满敌意,阻碍了两岸的交流发展。中国国民党重新执政,“中视”在年后播出了今年央视春晚的精华版。大陆对来自台湾的电视剧早已降了门槛,台湾应该从电视节目上进行对等交流。
  4.普通话。两岸同文同种,文化背景类似,台湾有“国语”,大陆有“普通话”,繁简字虽有差异,但在语言及文化交流上问题不大,只要到了当地,很快就可融入。只不过60年的隔阂,语言交流的确会有一些知识与习惯理解上的差异。而台湾南部大多用闽南方言交谈,有些人在有心人士的长期灌输之下,对大陆官方始终有很大的敌意。两岸直航之后,交流自然会更便利。 “国语”与“普通话”差别本来不大,这可能是两岸文化比较统一的元素。
  5.竖排版。作家二月河说,竖排版更适合人们的阅读习惯。 二月河说:“你看,把书握在手中,如果文字是竖排版的话,从上往下看,眼睛不累,很舒服。”二月河说,几千年来,从封建社会的竹简到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纸张,汉字都是竖排版,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也学习西方,把汉字弄成了横排版。西方的文字是字母,没法竖排,而我们的是方块字,竖排几千年了,这是我们的传统,应该允许竖排版的存在。如果向读者或市场推出一部分竖排版的书刊,一定会在两岸引起相当多年长读者的共鸣和文化反应。事实上,台港澳的许多刊物都是竖排版,即使大陆也有许多刊物是竖排版,或有些刊物的板块仍然使用竖排版。
  6.国学。两岸分开60年来,普通大陆人一直以为台湾人的国学基础比我们扎实。前年来自台湾的三大政党领袖来访大陆访问的演讲,他们深厚的国学涵养给国人留下深刻印象,甚至让大陆很多学人汗颜。但是,民进党执政8年,搞了许多去中国化的反国学动作,使台湾在弘扬国学方面面临新的困难,特别是“文化台独”的影响颇深。在弘扬国学方面,大陆运用国家力量开展研究和推动,加大力度,振兴国学成为强劲的文化潮流。大陆在世界各地主办“孔子学院”,这应该是代表两岸人民共同文化追求的重要步骤,在世界舞台上共同弘扬中华文化,形成两岸在弘扬国学方面的重要互补。
  7.民间信仰。福建省莆田湄洲屿的“妈袓”是东南亚华侨与祖国文化与精神联系的纽带之一,她当然成了海峡两岸人民共同的信仰,在“妈祖”面前,两岸同胞无分彼此,真正完全是一家人,妈祖可以成为两岸和平统一的一个有利兼有力的文化因素。两岸“妈祖热”方兴未艾,来自台湾的妈祖信奉者不断组团来湄洲屿朝拜,即使是民进党执政,这种民间信仰不可阻挡,这也是两岸文化趋同没有多异议的一个文化元素。有学者称,“妈袓文化”已经统一了海峡两岸。
  二千多年前,秦皇帝下令全国:车同轨;书同文;钱同币。有人给予现代解析---车同轨,代表先进科技;书同文,代表先进文化;钱同币,代表老百姓的根本利益。还有一点历史学家没说清楚,那就是“思同想”。“焚书坑儒”一定是这层意思,但走向了极端,给中华民族的发展历史留下了创伤也积累了教训。今天提“思同想”,当然拒绝文化专制,而是共同追求那种相互包容彼此吸纳的精神,恢复共同的民族价值观,弘扬传统文化的精髓,这才是文化交流的灵魂。
  文字、拼音、民俗、语言等都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完全统一,即使强行统一也是符号和形式,只能相互接纳,或许会长期共存。对外相对统一,增强中华文化的张力,对内仍然保持百花齐放各得其所,这方面不必非此即彼你死我活,两岸都是中华文化的主体,为它的传承光大都有神圣的职责。从长远来看,海峡两岸的文化,可以从文化交流到文化整合再发展到文化统一,相互接纳,会增加台湾同胞在心理上对大陆的归属感。
  海峡两岸和平统一进程中最具威胁、最具危害性的 “文化台独”,并没有形成两岸真正的文化分裂。即使两岸处于分裂状态,也没有改变我们同宗同文,只不过是被不怀好意的人想搬道出岔,但没有改变两岸文化的共同方向。所以,笔者认为不存在着祖国统一意义上的文化统一,两岸文化不可分割的血缘关系牢并没有改变。那种强行改变两岸哪一边的文字或者语言,则可能是欲速而不达。而倡导两岸文化兼容,则是承认包括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方面的差异,理性面对现实之举。
  总体来说,海峡两岸的文化过去有现在仍然有共同的传统根基,共同的民族形式,共同的语言文字,共同的民族心理素质,共同的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中华文化的纽带把两岸的中国人紧密地连结在一起,这是任何外来势力所割不断的,也是文化台独所不能轻易改变的。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