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巴蜀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试卷 / 高一下学期试卷
  • 文件类型: docx
  • 资源大小: 50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23/9/29 9:17:49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7
  • 下载点数: 2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共22题,约18900字。
  高2025届高一(下)期中考试
  语文试卷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班级、学校在答题卡上填写清楚。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3.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交回,试卷自行保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不同于传统西方戏剧的“以实写实”——追求舞台时空与情节时空一致,从而使观众观看舞台表演后形成的心理时空与情节时空也一致,中国戏曲更加注重表现“虚”的时空。
  首先,舞台时空是对情节时空的虚化。舞台时空并未1:1的复制情节时空,而是将其抽象化、虚拟化了。戏曲更多的是通过演员唱念做打的功夫,通过虚拟动作表现现实生活中人在某个时空场景中的神态和形态,或者以局部暗示整体的抽象方式等,在无实物实景的舞台时空中对情节时空进行虚拟化的表现,辅之以伴奏、服饰、脸谱、少数砌末(戏曲舞台上大小用具和简单布景的统称),来表现剧情中的时空情景,戏曲的虚拟表演并非是完全脱离现实的,而是基于现实生活合情合理地模拟。但和西方戏剧表演的模仿不同的是,戏曲中的虚拟动作是经过了艺术家们对戏剧角色在某一特定情境下的表现特征程式化、艺术化、抽象化、符号化的加工,而不是直接对现实生活的自然形态进行模仿和复制。因此,戏曲艺术是表现的艺术,而非再现的艺术,它并非真实地将情节空间搬到舞台上,将剧情时长真实地在舞台上演出来,它表现出的舞台时空是一个观众可在其中充分自由地联想和想象的审美空间,因此观众通过欣赏“虚空”的戏曲舞台而获得审美体验也是不被规定和限制的。其次,舞台时空又虚化为观众的审美心理时空。相比观众能看到的演员的舞蹈神态、服饰脸谱砌末以及戏台,能听到的唱腔念白和器乐伴奏这些有形,有声可感知的舞台时空之实,戏曲表演带给观众的审美心理时空则是虚的,它的虚在于其无具体之形、具体之象、具体之音、县体之感,在于其不被限制、无对象性、拥有无限的可能性。观众看到的舞台画面、听到的声音只是媒介物,是引发观众产生联想和想象的媒介,观众心中形成的审美心理时空并非与视觉和听觉感知到的舞台时空完全一致,而是经过观众主观意识的自由加工和发挥之后的结果。
  最后,审美心理时空虽然是虚无的,非具象的,但却是真正“实有”的审美经验。观众将感官感知到的客观实在的舞台时空“虚无化”为审美的心理时空,此时有形有声的舞台时空已经被观众所忘记,舞台以及舞台上的演员和道具等都成为了“虚的实体”,观众只能“看到”“听到”自己的心理时空,“达到审美意义上的真‘看’、真‘听’”,因为观众的联想和想象不被舞台时空所限制,因而在其心理时空中,身段更好看,唱腔更好听,情绪更饱满,场景更真实,从而获得超出舞台表现效果的极为丰富、畅快的精神享受。
  (摘编自崔雅丽《论中国戏曲舞台时空的虚与实》)
  材料二:
  中国艺术强调“虚”,西方艺术推崇“实”,这已经成为美学界的共识。艺术家创造的形象是“实”,引起我们的想象是“虚”,例如中西绘画,西洋传统的油画填没画底,不留空白,画面上动荡的光和气氛仍是物理的目睹的实质,而在中国画上画家用心所在,正在无笔墨处,无笔墨处却是缥缈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西方戏剧追求舞台时空与情节时空 一致性,这种“以实写实”的方式让观众在观看表演后形成的心理时空与情节时空也是一致的
  B. 舞台上的唱腔念白、乐器伴奏这些有形、有声、可感知的时空之实,决定了观众欣赏戏曲表演时的审美心理时空。
  C. 材料二中清初画家笪重光在《画箜》中的话,扼要地阐释了中国绘画处理空间表现的方法,也暗合了中国舞台上的空间处理方式。
  D. 《秋江》剧里船翁一支桨和陈妙常摇曳的舞姿可令观众“神游”江上,是对“无景处都成妙境”“真境逼而神境生”的完美注脚。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中国戏曲艺术是表现的艺术,它并非将情节空间与剧情时长真实地再现于舞台,留给了观众充分想象的空间。
  B. 当舞台时空被忘记,演员和道具都成了“虚”的实体时,观众就能获得超出舞台表现效果的更丰富畅快的精神享受。
  C. 材料二举用近年出土的赫赫名迹有力地印证了中国传统舞台表演艺术很早就掌握了虚实结合的手法这一观点。
  D. 中国传统艺术以其民族的独特的现实主义的表达,将形式和内容统一,为我们新的艺术形式的创造提供了灵感和养分。
  3. 下列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   )
  A. “品画先神韵,论诗重性情。”(《品画》袁枚)
  B. “十日画一水,五日画一石。”(《戏题画山水图歌》杜甫)
  C.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华严经》)
  D. “乘车观戏剧,时乐亦时哀。”(《蓬莱旅舍作其十三》启功)
  4. 请根据材料一,概括分析中国传统戏剧在舞台布景和表演方式上的特点。
  5. 下面文段中洪昉思和王渔洋提出的诗歌主张,哪个更符合中国传统艺术的表现方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钱塘洪昉思久于王渔洋之门矣。一日在司寇(王渔洋)宅论诗,昉思嫉时俗之无章也,曰:“诗如龙然,首尾鳞须,一不具,非龙也。”司寇哂之曰:“诗如神龙,见其首不见其尾,或云中露一爪一鳞,而龙之首尾完好固宛然在也,安得全体?”
  (赵执信《谈艺录》)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辨析信息的能力。
  B.“决定了观众欣赏戏曲表演时的审美心理时空”错,原文“观众心中形成的审美心理时空并非与视觉和听觉感知到的舞台时空完全一致,而是经过观众主观意识的自由加工和发挥之后的结果”,可见“决定了”错误。
  故选B。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多个信息进行比较、辨析的能力。
  A.“中国戏曲艺术……留给了观众充分想象的空间”偷换概念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商鞅变法
  姚远
  (第二幕      秦宫,秦孝公三年)
  【卫鞅背书简上场,放书简。】
  卫  鞅    臣卫鞅拜见国君!
  秦孝公    免礼。列位,蒙先君圣命,寡人承继国位,已经三年有余。当年先祖穆公在位,修德行武,东平晋国之乱,西霸戎狄之地,我们的国土曾经一直扩展西河,功绩是何等辉煌。可是如今呢,大片的国土却落入了魏国的手中。二百六十多年过去,历经十四代国君,西河之地至今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