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商开大联考2022-2023学年上学期期末考试高二语文试题
- 资源简介:
共23题,约16690字。
商开大联考2022-2023学年上学期期末考试
高二语文
一、现代文阅读
(一)现代文阅读Ⅰ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乡村教育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基础性、先导性、内源性要素,它有助于构建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体系,有利于阻断农村贫困代际传递,提高乡村人口素质。此外,乡村教育也是推进乡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优化乡村文化生态、增强乡村发展综合能力、最终实现乡村现代化的关键一环。
回顾过去十年,乡村教育发展成就显著。首先,乡村学校的布局得到了优化。各地政府加强了城乡义务教育统筹力度,强化了在人口较为集中、生源有保障的乡村设置完全小学。地处偏远、生源较少的地方,一般也在村里设置低年级学段的小规模学校。为了满足学生寄宿需求,还在乡镇设置寄宿制中心学校。这从根本上解决了乡村学校弱化和乡村孩子上学难的问题,降低了孩子上学的经济成本和时间成本,保障了义务教育阶段孩子能够就近入学,确保辍学生动态清零目标的实现。其次,乡村学校的办学硬件得到了根本改善。许多偏远地区的乡村小学也具有了颇具现代化气息的教室、实验室、操场、食堂、多媒体设备,有的学校还建设了报告演艺厅、球场、图书室等。过去只有城市学校才可能拥有的教育条件,如今也在乡村小学变为现实。这有力地保障了乡村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再次,乡村学校的师资队伍建设得到加强。伴随着乡村教师津贴、乡村教师荣誉证书、乡村教师“国培”“省培”、乡村教师“特支计划”等政策的落地实施,乡村教师的存量基本巩固、质量明显提高。同时,乡村教师定向培养计划、城市教师和优秀大学生支教行动等给乡村学校带来了新鲜血液,优化了乡村教师的队伍结构,有力地促进了乡村教学质量的提高。
面向未来,应进一步强化乡村教育现代化建设。我国已经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没有乡村的现代化,就不可能实现我国的全面现代化。现代化建设的核心是人的强化学生的主体性和现代性培养,强化高水平乡村教育体系建设,努力促进学生主动发展、全面发展、和谐发展。
发挥城乡教育资源的互补作用,强化城乡教育的有序互动。可以通过教师互访、班级结对、学生互联、资源互通等方式建设形式多样的城乡教育共同体,通过科学探究、才艺展示、劳动教育、综合实践等方式加强城乡孩子在生活空间、生活方式等方面的共同体验,努力使乡村孩子既热爱和享受乡村文明,也领略和认知城市文明。
强化学生与乡村生活的联系,深化学生对乡村发展的认识,发掘学生进行乡村建设的潜力。乡村的广袤土地、山山水水、一草一木、村规民俗等都具有独特的教育价值。要加强课程内容、教学过程、实践活动等与乡村实际的紧密联系,引导学生关心并适度参与乡村经济、乡村治理、乡村文化建设等,做到知乡趣、识乡味、有乡情,形成有志于乡村振兴的积极情感,为乡村振兴奠定人才基础,从而更好地发挥乡村教育促进乡村振兴的社会功能,形成乡村教育与乡村振兴的良性循环。
(摘编自顾建军《让乡村教育与乡村振兴良性循环》)
材料二:
文化作为新农村建设的软动力,具有其他社会要素无法取代的地位。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必然要求。
乡风文明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灵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构建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体系、提高乡村人口素质、阻断农村贫困代际传递就是实现乡村振兴。
B. 过去十年,乡村教育在学校布局优化、基础设施改善和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C. 乡村现代化对我国全面现代化的实现起决定性作用,因此我国应加大对乡村现代化的建设力度。
D. 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既满足了广大农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又加强了农村文化建设。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许多偏远地区的乡村小学也有了城市学校的办学硬件,这有利于保障乡村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
B. 我们可以通过强化乡村教育的现代化建设,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C. 乡村教育要加强学生与乡村的紧密联系,深化学生对乡村发展的认识,为乡村振兴奠定人才基础。
D. 材料二运用对比、举例等论证方法,论述了新农村文化建设发展不平衡和农村文化活动形式单一的原因。
3.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乡村文化建设的一项是( )
A. 沙家浜党员群众修缮革命旧址,依托红色旅游资源,打造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B. 盛桥村积极倡导新型的消费扶贫模式,推动农特产品市场化,助力乡村振兴。
C. 蒋巷村改造村居环境,发展现代农业,打造特色农产品品牌,吸引众多远近游客。
D. 向阳村精心打造了一处建筑、田园、旅游可以同步进行“多维呼吸”的公共空间。
4. 材料一与材料二提到了乡村发展,其侧重点有何不同?请结合材料内容简要概括。
5. 对新农村文化建设中出现的问题,你有什么建议?请结合材料二内容简要谈谈。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A.“……就是实现乡村振兴”说法错误,原文说的是“乡村教育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基础性、先导性、内源性要素,它有助于构建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体系,有利于阻断农村贫困代际传递,提高乡村人口素质”,该选项曲解文意。
C.“乡村现代化对我国全面现代化的实现起决定性作用”说法错误,文中只是说“没有乡村的现代化,就不可能实现我国的全面现代化”,而我国全面实现现代化的过程不是只有乡村现代化一个因素。选项夸大了乡村现代化的作用。
D.“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既满足了广大农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又加强了农村文化建设”说法错误,文中相关内容是“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必然要求”,文中说的是“必然要求”,选项曲解文意。
故选B。
(二)现代文阅读Ⅱ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女性
芥川龙之介
雌蜘蛛正沐浴着盛夏的阳光,在鲜红的月季花下,全神贯注地思考着什么。
此时空中传来振翅之声,霎那间一只蜜蜂挨了揍似的摔进月季花朵里。蜘蛛立刻抬眼望去。在白日静谧无声的空气里,依旧有蜜蜂振翅之余音,残留下微微波动。
不觉间雌蜘蛛已悄无声息,来到了月季花朵下。那时候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