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新未来2022-2023学年普通高等学校全国统一模拟招生考试5月联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 资源简介:
共22题, 约16800字。
河南省新未来2022-2023学年普通高等学校全国统一模拟招生考试5月联考语文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春秋以前,历法是君主颁布四时政令的主要依据,体现的是政治的权威性和指导功能;声律则是教化民众的工具,体现的是政治的道德意义。历法、声律各自与政治发生关联,彼此之间却是独立分列的。
随着生产技术的发展和知识经验的积累,历法的神秘性与权威性逐渐式微,演变成可为大众掌握的一种对客观世界的认知。也就是说,从战国早期起,普通大众已经可以摆脱观象授时的限制,自行推演出相应的朔闰干支,当原本仅有上层贵族才掌握的历法逐渐为大众所熟知时,它的政治色彩也开始消解。
为了继续保持君主政治的神圣性,历法与战国时期发展起来的阴阳学说结合在一起,不再以满足民众生产生活需要为主要目的,从“时政”发展为“德政”,出现了以“敬授民时”“阴阳刑德”为主要内容的四时观念,增加了天人互动的内涵,历法和声律也在此时因阴阳五行理论而实现了某种融合。但在此结构下,历法与声律尚未完全糅合在一起,只是形成了较为简单的对应关系。
至战国晚期,《里耶秦简》《岳麓书院藏秦简》《周家台秦简》等出土材料中的历谱都显示,历法的数理演算已为当时一般民众所熟知;同时期的声律也由五声演变成十二律。这使得二者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有了进一步融合的基础。《吕氏春秋•十二纪》表明当时人已以十二律搭配十二月,《吕氏春秋•大乐》在阴阳之外又设置了“太一”作为律、历的共同起源。至此,历法与声律的融合更具系统性。
战国时代虽已出现了历法与声律的初步融合,但与之密切关联的天人互动关系还构建得不够完善。进入秦汉以后,人们通过总结春秋时期的灾异现象,整饬出一套天人双向互动的世界观和宇宙论。汉初陆贾的《新语•明诫篇》:“圣人承天之明,正日月之行,录星辰之度……平四海,分九州,同好恶,一风俗。”强调君主应顺天而行,因时而动,以天象决人事,以人事感天象。较之早期时政思想中强调对自然的单向顺从,此时对历法和声律的阐述明显增加了天人交互感应的内容。
汉武帝时期,董仲舒在前人思想的基础上,将历法、声律、阴阳五行皆融入“天人合一”的系统中。他认为,受命之君作为天子,应将尊天放在第一位,其以历法代表天道、声律代表人道。至此,律历融合已呈现出较为完善的架构。司马迁作为董仲舒的弟子,于继承前者天人之学的基础上,在《史记》中首次将“律历”合称,《史记•律书》即谓:“律历,天所以通五行八正之气,天所以成熟万物也。……建律运历造日度,可据而度也。”
太初元年,汉武帝下诏改历。其后邓平、落下闳等人创制太初历,即是按照“以律起历”的原则编排,使用声律上的黄钟之数作为历法的推算依据。邓平等人将日法定为81分,导致太初历的回归年、朔望月长度均大于四分历数值,这就比《史记•历书》所栽的历法更加偏离实际天象。邓平依据声律的三分损益法,硬性将本来属于不同系统的历法和声律杂糅在一起,只是为了实现二者数理性的融合。到西汉末,邓平“以律起历”的传统又为刘歆所继承。受此影响,班固作《汉书》诸志时,将律历合在一起,统称《律历志》。从此,律历合言为历代正史相关志书所沿袭。
综上,春秋以前,历法和声律彼此独立,各自分别与政治相关联。战国时期,因应阴阳五行观念,二者开始出现初步融合。至汉代,历法、声律进一步融入“天人合一”的政治理论系统中,成为天人之学的基础,二者也被合称为“律历”。从春秋到汉代,中国古代的历法和声律实现了从分列到合言、从自然科学向政治哲学的演变。
(摘编自岳冠林、张淑一《春秋至汉代律历关系演变》)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春秋以前,君主主要依据历法颁布四时政令,运用声律教化民众,所以历法与声律都体现出一定的政治色彩。
B.生产技术的发展和知识经验的积累致使历法的政治色彩开始消解,也让普通大众可以摆脱观象授时的限制。
C.阴阳五行理论在历法与声律的融合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并未使两者完全糅合,仅是形成简单的对应关系。
D.邓平等人创制的太初历影响深远,如西汉末年的刘歆就受其影响;历代正史的相关志书也沿袭其律历合言的传统。
2.下列关于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按时间顺序,阐述了历法与声律从分列到合言、从政治哲学向自然科学演变的过程。
B.第五段引用陆贾《新语•明诫篇》中的内容是为了证明汉代天人互动关系还不够完善。
C.本文运用了引用论证、比喻论证等多种论证手法,既丰富了文章内容,也增强了说服力。
D.文章总体为分总结构,首先对各个时期声律与历法的关系进行分析,最后加以总结。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经•七月》中的“七月流火,九月授衣”是君主颁布的政令的一个体现,对民众具有指导功能。
B.孔子认为“放郑声,远佞人。郑声淫,佞人殆”,这体现了他认为声律是治理国家的重要工具的观点。
C.如果按照《史记•历书》中所载的历法推算天象,那么回归年、朔望月的长度将远大于四分历数值。
D.历法和声律都与政治有不可分割的关联,这可以通过考证春秋、战国及汉代的有关文献得以证实。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2022年春晚上,舞蹈《只此青绿》以恢宏磅礴的气势吸引了无数人的目光,也将《千里江山图》这一传世名作徐徐展开于世人眼前。这其中,最吸引人的便是“青绿”这一设计。“青绿”不仅是颜料、画面和意境,也是灵魂。正是这抹穿越千年依旧鲜艳不变的“青绿”,将王希孟眼中雄伟的山脉带到我们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