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高考语文高频题型专题讲解:古代诗歌鉴赏(3份打包)
- 资源简介:
2023届高考语文高频题型专题讲解:专题五 古代诗歌鉴赏(三份打包)
专题五 古代诗歌鉴赏——2023届高考语文高频题型专项讲解.docx
题型五 古代诗歌鉴赏(1)——2023届高考语文高频题型专项训练.docx
题型五 古代诗歌鉴赏(2)——2023届高考语文高频题型专项训练.docx
题型五 古代诗歌鉴赏(1)——2023届高考语文高频题型专项训练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遣悲怀三首(其三)①
元稹
闲坐悲君亦自悲,百年都是几多时。
邓攸无子寻知命,潘岳②悼亡犹费词。
同穴窅冥何所望,他生缘会更难期。
惟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
注:①该组诗是诗人悼念亡妻韦氏所作,这是第三首。②邓攸:西晋人。《晋书•邓攸传》载:永嘉末年战乱中,他舍子保侄,后终无子。潘岳:西晋人。妻死,作《悼亡诗》三首。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 )
A.首联以“自悲”引出下文,由妻子的早逝想到了人寿有限,人生百年,也没有多长时间。
B.颔联引用典故,故作达观无谓之词,写人生的一切自有命定,暗伤自己无妻无子的命运。
C.颈联继续抒怀,诗人情难自己,无意于人间,唯寄希望于死后夫妇同葬和来生再作夫妻。
D.尾联向亡妻表白心迹,要以终夜“开眼”来“报答”其“平生未展眉”,真是痴情缠绵。
2.诗歌题为“遣悲怀”,你认为诗人的悲怀排遣了没有?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题。
小孤山①
谢枋得②
人言此是海门关,海眼③无涯骇众观。
天地偶然留砥柱,江山有此障狂澜。
坚如猛士敌场立,危似孤臣末世难。
明日登峰须造极,渺观宇宙我心宽。
【注】①小孤山:位于安徽宿松县城南65公里的长江之中,四无依傍,地势险要,是南宋军事要地。②谢枋得:宋弋阳(今属江西)人,以忠义自任,曾率军抗元。兵败后隐居福建一带,后被元人胁迫至燕京,绝食而死。③海眼:急流遇阻所形成的大漩涡。
……
题型五 古代诗歌鉴赏(2)——2023届高考语文高频题型专项训练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题。
南征
杜甫
春岸桃花水①,云帆枫树林。偷生长避地②,适远更沾襟。
老病南征日,君恩③北望心。百年④歌自苦,未见有知音。
【注】此诗是大历四年(公元769年)春,杜甫由岳阳前往长沙途中所作。①桃花水:桃花盛开时节江河涨水。②避地:避难而逃往他乡。③君恩:指唐代宗之恩。代宗曾对杜甫两次授官。④百年:人的一生,一辈子。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春岸”两句用罗列几个名词或名词短语成句的手法描写了南行途中所见之景:春水方生,桃花夹岸;云帆一片,极目四望,枫树成林。
B.杜甫的《登高》和《南征》都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以乐景衬哀情,借眼前景来抒发作者无以自遣的心境,抒情极为沉痛。
C.整首诗反映了诗人愁苦悲哀的心境;三、四两联,正是杜甫晚年生活与思想的自我照,读之令人怆然而涕下。
D.“老病”二句,短短十字,凝聚着丰富的内容。“南征日”“北望心”六字,通过工对,把诗人矛盾心情加以鲜明对照,给人很深的印象。
2.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简要说明。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题。
献池州牧
杜荀鹤
池阳今日似渔阳,大变凶年作小康。
江路静来通客货,郡城安后绝戎装。
分开野色收新麦,惊断莺声摘嫩桑。
纵有逋民归未得,远闻仁政旋还乡。
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诗虽献给地方官,却与展示才华抱负以求引荐的干谒诗有所不同。
B.“江路静”与“郡城安”,写出凶年之后、戎装断绝的安定美好生活。
C.颈联“惊断莺声”化用《春望》“恨别鸟惊心”,凸显战争的残酷。
D.本诗将丰富的内涵压缩于七律短幅中,语言清新而通俗,平易近人。
4.这首诗体现了诗人的哪些“仁政”思想?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题。
……
题型五 古代诗歌鉴赏——2023届高考语文高频题型专项讲解
考点1 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
诗歌创作的目的是抒情,而诗人的思想感情往往是借助诗中的形象委婉含蓄地表现出来的。因此,鉴赏古代诗歌,首先必须把握古代诗歌的形象。所谓形象就是主观情意和外在物象融合的结晶,是浸润着作者浓郁主观情感的意象。它包括人物形象、景物形象、事物形象三种。
题型1 鉴赏人物形象
古代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分为两类:一是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二是诗歌中所刻画的人物形象。
1.鉴赏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古代诗歌是作者主观情感的产物,必然带有作者的痕迹。作者以此表达自己的爱憎、价值和人生追求,因此,抒情主人公形象往往实际上就是作者自己的形象。鉴赏古代诗歌中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就是把我们在阅读这首诗歌时所感悟和想象的作者的形象用语言准确形象地描述出来。
2.鉴赏古代诗歌中所刻画的人物形象
在偏重叙事或作者隐身的古代诗歌作品中,作者往往借助笔下塑造的人物或隐喻的人物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感受、对社会的看法、对人生的领悟,或者寄托自己的理想。
方法突破
一、鉴赏古代诗歌人物形象技巧
1.审清题干,找准形象。首先,要审清题干要求,看题干是要求分析抒情主人公形象(即作者自己)还是诗歌刻画的人物形象。
2.知人论世,总体把握。根据诗歌标题、注释及平时积累的作者作品常识,了解作品的写作背景或与作者有关的其他方面的信息,如政治主张、所处时代特征、常见写作风格等,总体上把握抒情主人公形象的性格、心态、情感等。
3.抓住关键,深入分析。概括人物形象的基本特征,包括外貌仪表、性格品质等,要抓住诗歌中有关人物描写的诗(词)句(如人物的外貌、神态、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