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飞来峰》教案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初中教案 / 七年级下册教案
  • 文件类型: docx
  • 资源大小: 18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22/7/26 15:58:27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3 总计:10
  • 下载点数: 0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约1300字。  《登飞来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了解有关王安石的文学常识和诗歌的创作背景。
  2.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并背诵、默写全诗。
  3. 整体感知诗意,想象诗歌描绘的景象,理解诗人的志向,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并背诵、默写全诗。
  教学难点:
  整体感知诗意,想象诗歌描绘的景象,理解诗人的志向,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教学方法:
  谈话导入法、情境朗读法、拓展研读法等。
  学习方法:
  自主朗读法、合作讨论法、抓关键字词及图文结合理解等。
  学习过程:
  一、 导入新课:
  自古以来,无数文人墨客喜欢登高抒怀。杜甫远望巍峨的泰山,写下了千古绝唱《望岳》,表达了他勇攀高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壮志。北宋时期伟大的诗人、政治家王安石登临高峰,有感而发,写下了绝世佳作《登飞来峰》。接下来就让我们共同探究一下,王安石登上高峰以后,会有怎样的情怀呢?
  二、作者及背景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江西临川(今江西抚州)人,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官至宰相,封荆国公,世称王荆公。为“唐宋八大家”之一。有《临川集》一百卷传世。
  皇祐二年(1050)夏,王安石在浙江鄞县知县任满回江西临川故里时,途经绍兴城外的飞来峰,有感而发,写下此诗。这首诗是他初涉宦海之作,此时他只有30岁。咋读《登飞来峰》,也许会简单的理解为登高望远的道理,仅仅如此吗?
  三、诵读理解古诗:
  (一)、教师泛读诗歌
  学生感受:听老师读完这首诗,同学们听出了什么?
  (二)、品读诗歌前两句: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1、理解“千寻” “闻说”的含义
  2、解读:诗人登上那高耸入云的应天古塔,举目四望,万物尽收眼底。听说这里鸡鸣时分,就立刻能看到旭日东升。
  3、细读感悟:这是诗人登高所见。“千寻”一词运用夸张的修辞,描写了古塔高耸,从而展现出诗人的立足点之高。只有这样的高塔上才能看到旭日东升的辉煌景象。诗人对前途的信心和政治变革的憧憬也如同这初升的太阳般朝气蓬勃。那么这里的“见日升”是不是诗人眼前看到的实景呢?
  明确:(不是)这句诗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