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岳阳市平江县三中2021-2022学年2021级高一下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
- 资源简介:
共23题,约20260字。
2021级高一下期期中考试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建筑除了它的实用性,处处有着浓厚的浪漫主义情调,表现在丰富多彩的建筑装饰手法和将诗歌一般写意的建筑景观布局运用到建筑中去。
人类的历史是与自然斗争的历史,但人类也依赖自然而生存,艺术就是在这个对立又统一的关系中不断的孕育、生长着。人们很早就产生了对自然的崇拜,并渴望离开大地,飞翔天宇去探寻甚至拥有驾驭自然的神秘力量,《庄子•逍遥游》中有“御风而行”的自由逍遥,《太平御览》中有“飞行云中,神化轻举,以为天仙,亦云飞仙”的夸张想象,也有将一些动物植物幻想成为瑞兽神明在冥冥中驾驭着神秘的自然的寄托。这些浪漫的遐想来源于现实,通过艺术的抽象表现出具体的形式,形成理念,运用在生活的各个方面。古人将各种神明、瑞兽或吉祥纹样以彩绘或雕刻的手法运用在建筑的檐枋、斗拱、柱列中,祈求平安或寓意吉祥。汉代画像砖上的四神纹样,唐、宋时期寺庙中的万字纹、八宝纹,清代福禄寿喜题材的纹样,都是建筑装饰中常用的纹样。
在建筑的布局上,浪漫主义体现在赋予冰冷的建筑以生命感即象征涵义,如“秦始皇营建咸阳,以阿房宫前殿象征太极,渭水灌都象征天河,以终南山峰象征宫阙大门,筑土为山象征蓬莱仙境,又仿造六国宫殿建在咸阳北山,象征天下统一。”又如:清,圆明园,虽然咸丰十年遭英法联军掠夺焚毁,几乎全部建筑已经被损坏,但所幸它的遗址以及人造山峦及湖水基本上保留下来,利用文献资料以及当时有关园景的具体描述我们仍能想象出那奇伟瑰丽的院子。圆明园是水景园,园林造景大部分以水面为主题,因水而成趣。通过河水把这些大大小小的水面变成一个完整水系是人工与自然巧妙的结合,也成了全园的主线。人工制成的假山和水系巧妙结合在一起,把园子变成了山水乐趣的自然空间。每个景致都精心加工,大多模仿制造了江南园林、西湖风光和兰亭等名胜。如园内的“坐石临流”一景,通过三面人工筑山、引水成小溪的布局来浓缩摹写浙江绍兴兰亭的崇山峻岭、曲水流觞之意。将众美景在一个皇家园林中巧妙的融合为一体。而“乾隆皇帝说的‘水无波澜不致清,山无曲折不致灵,室无高下不致情。然室不能自为高下,故因山构屋者其趣恒佳。’”体现在园林水榭楼台蜿蜒曲折峰回路转的构图结构上,就映射着审美主体的主观情感对于客观环境的影响。情景交融,是浪漫主义的充分体现,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摘选自张晏滋《浅析中国传统建筑之美》)
材料二:
含蓄美是中国文人士大夫对审美的传统追求,也代表了中华民族古典的审美观以及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发展的方向。所谓有生于无,讲究“虚则实之,实则虚之”,虚虚实实,概莫能辨,中国传统建筑在设计上对虚实结合有了完美的呈现,化有限为无限,在有限的空间中创造出无限的艺术特色。园林建筑在空间的布局方面很好的展现了虚实结合的构思技巧,利用建筑群体在空间的组合,很好地呈现了传统建筑的内敛美。建筑布局往往借助自然表达一种山重水复、柳暗花明的思想境界,给人一种曲径幽深、豁然开朗的感觉。
中国传统建筑一般都不追求高度,主要注重建筑的空间布局。这固然与建筑材料是木材有关,由于木材承重能力比较小的原因,影响了建筑设计中对高度的追求,这也形成了古代建筑的离散型布局,主要借助建筑群的空间布局来达到延伸空间的效果。传统建筑在布局方面表现的多层次感,主要通过过渡、分割以及假借等形式来完成。建筑物通过虚实的互相掩映,使虚实结合达到了完美的展现。建筑以及建筑风格代表了“实”,建筑布局形成的空间以及呈现的意境代表了“虚”,通过走廊、舞榭歌台、亭台楼阁等对空间的分割,呈现了一种灵活多变、若隐若现的内在美。这种通过建筑群表现出来的曲径通幽的内在美,正是中国传统建筑含蓄美的完美呈现。
中国古典文化着重内敛层面的表达,往往言在此而意在彼,处事圆融而不张扬,所谓“木秀于林,风必摧之”,体现的就是这种思想内涵。这种观念也影响到了人们对建筑的审美追求,传统建筑往往有比较强的封闭性,不刻意直露,有着内在的含蓄美,细细品味方能领会其中的奥秘,正所谓“物有尽而情有余”,给你以无限遐想的空间。
传统建筑中,在室内往往摆设着屏风、花窗等装饰元素。窗户的样式多种多样,像板棂窗、支摘窗以及遮羞窗,窗框大多为月牙形、圆形和方形等,窗棂上大多都配有花草树木的图文,窗户的开向往往也特别注重室内外景色的布局,增添欣赏的意境,陶冶情怀。
(吴晓楠《中国传统建筑的含蓄美》)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 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将各种神明、瑞兽或吉祥纹样运用在古代建筑中以祈求平安或寓意吉祥,体现了建筑装饰手法的浪漫主义情调。
B. 圆明园内的“坐石临流”一景浓缩摹写兰亭的崇山峻岭、曲水流觞之意,体现了建筑布局方面的浪漫主义情调。
C. 中国文人士大夫追求含蓄美,这种中华民族传统的审美观使中国传统建筑在设计上实现了虚实结合完美的呈现。
D. 中国传统建筑利用屏风、花窗等装饰元素营造若隐若现、虚实相生的氛围,注重室内外景色的布局,体现含蓄美。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汉代画像砖上的四神纹样,唐、宋时期寺庙中的万字纹、八宝纹,清代福禄寿喜题材的纹样是源于人们渴望拥有自主驾驭自然的力量的浪漫遐想。
B. 将园林水榭楼台建成蜿蜒曲折峰回路转的形状,将审美主体的主观情感融入客观环境中,赋予冰冷的建筑以生命感,充分体现了浪漫主义的情调。
C. 离散型布局的建筑群通过走廊、舞榭歌台、亭台楼阁等对空间的分割,使建筑主旨灵活多变、若隐若现,从而体现曲径幽深、豁然开朗的含蓄美。
D. 中国传统建筑往往不追求高度,不直白显露,有比较强的封闭性,有着内在的含蓄美,究其根源,是受中国古典文化着重内敛层面的表达的影响。
3. 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不能体现中国传统建筑浪漫主义情调的一项是( )
A. 和珅的恭王府建筑群绘有9999只蝙蝠。
B. 苏州园林青砖灰瓦与水石花木搭配产生水墨画效果。
C. 江南园林的假山堆叠出崖壁洞窟,峰峦叠嶂。
D. 太和殿中设计了650组上承屋顶下接立柱的斗拱。
4. 请概述材料一和材料二的行文思路。
5. 阅读下面文字,结合两则材料简要分析拙政园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哪些方面的美。
拙政园分东、中、西三部分。东部空间开阔,广植花木,有松岗、山岛、竹坞、曲水之趣。中部是全园的主体,水池居中。池南厅堂亭榭较为集中;池北则以山水树木为主,明净疏朗,形成自然山林境界;池中垒土石成东、西两山,满山遍植林木,岸边藤萝拂水,颇有山野气氛。西部建筑临水傍岸,高低参差,园西设盆景,有桩景七百余盆。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C.“这种中华民族传统的审美观使中国传统建筑在设计上实现了虚实结合完美的呈现”说法错误。从材料二第一段“含蓄美是中国文人士大夫对审美的传统追求,也代表了中华民族古典的审美观以及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发展的方向。所谓有生于无……园林建筑在空间的布局方面很好的展现了虚实结合的构思技巧,利用建筑群体在空间的组合,很好地呈现了传统建筑的内敛美”可知,应是对这种审美观的追求是中国传统建筑在设计上对虚实结合有了完美的呈现。
故选C。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北上①(节选)
津子围 李景阳 孙浩
第六场
地点:铁路宾馆外及李济深房间
时间:1949年2月15日
〔铁路宾馆外。晨曦。李济深散步,陶家鑫跟在他身后。〕
陶家鑫 任公,我……
李济深 家鑫啊,有什么话照直说。
陶家鑫 任公,您现在很危险,我得到情报,保密局派杀手已经到沈阳了。
李济深 没什么大惊小怪的,这么多年一直有人想要我的命,我早不在乎了。
陶家鑫 (鼓了鼓勇气)这次不同,任公您的处境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