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山东省部分地区高三5月语文模拟试卷精选汇编:文言文阅读专题
- 资源简介:
约17490字。
文言文阅读专题
山东省青岛市2022届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语文试题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
贞观八年,太宗谓侍臣曰:“自朕有天下以来,存心抚养,无有所科差,人人皆得营生,守其资财,即朕所赐。向使朕科唤不已,虽数资赏赐,亦不如不得。
贞观九年,太宗谓侍臣曰:“往昔初平京师宫中珍玩美女无院不满炀帝意犹不足征求无已兼穷兵黩武东西征讨百姓不堪遂致亡灭 此皆朕所目见,故夙夜孜孜,惟欲清净,使天下无事。夫治国犹如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荣。君能清净,百姓何得不安乐乎?”
贞观十六年,太宗谓侍臣曰:“或君乱于上,臣治于下;或臣乱于下,君治于上。二者苟逄,何者为甚?”特进魏征对曰:“君心治,则照见下非。诛一劝百,谁敢不畏威尽力?若昏暴于上,忠谏不从,虽百里奚、伍子胥之在虞、吴,不救其祸,败亡亦继。”太宗曰:“必如此,齐文宣”昏暴,杨遵彦以正道扶之得治,何也?”征曰:“遵彦弥缝暴主,救治苍生,才得免乱,亦甚危苦。与人主严明,臣下畏法,直言正谏,皆见信用,不可同年而语也。”
太宗自即位之始,志在忧人,锐精为政,崇尚节俭。至贞观三年,关中丰熟,商旅野次,无复盗贼。
(选自唐代吴兢《贞观政要》,有删改)
材料二:
方今陛下躬行俭约,以率天下,此左右通贵之臣所亲见。然而其闺门之内,奢靡无节,犯上之所恶,以伤天下之教者,有已甚者矣。未闻朝廷有所放绌,以示天下。
臣窃观前世治财之大略,盖因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财,取天下之财,以供天下之费。自古治世,未尝以不足为天下之公患也。患在治财无其道耳。今天下不见兵革之具,而元元安土乐业,人致己力,以生天下之财,然而公私尝以困穷为患者,殆以理财未得其道,而有司不能度世之宜而通其变耳。诚能理财以其道,而通其变,臣虽愚,固知增吏禄不足以伤经费也。
(选自宋代王安石《王文公文集》,有删改)
[注]:齐文宣,北齐显祖文宣皇帝高洋。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往昔初平京师/宫中珍玩美女无院不满炀帝/意犹不足/征求无已/兼穷兵黩武/东西征讨/百姓不堪/遂致亡灭
B.往昔初平京师/宫中珍玩美女无院不满/炀帝意犹不足/征求无已/兼穷兵黩武/东西征讨百姓/不堪/遂致亡灭
C.往昔初平京师/宫中珍玩美女无院不满/炀帝意犹不足/征求无已/兼穷兵黩武/东西征讨/百姓不堪/遂致亡灭
D.往昔初平京师/宫中珍玩美女无院不满炀帝/意犹不足/征求无已/兼穷兵黩武/东西征讨百姓/不堪/遂致亡灭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科差,指古代官府按照条例向民户征收财物或科派劳役。
B.特进,既是官名,也有特予晋升之意,文中是后者之意。
C.关中,地名,位于东潼关、西散关、南武关、北萧关等四关之内。
D.兵革,泛指武器军备,文中的含义与“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相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魏征认为,君主威严圣明,臣子敬畏守法、敢于直言进谏、得君主信任,才更容易实现天下大治。
B.唐太宗用“栽树”比喻“治国”,深入浅出、生动形象地阐述了君为国本、君氓一体、一荣俱荣的观点。
C.王安石秉持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理财观,这与他在《答司马谏议书》中“为天下理财,不为争利”的观点一致。
D.无论是魏征主张惩戒犯错的臣子,还是王安石主张惩罚“伤天下之教者”,都是为了警示他人,更好地治理国家。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
(1)必如此,齐文宣昏暴,杨遵彦以正道扶之得治,何也?
(2)诚能理财以其道,而通其变,臣虽愚,固知增吏禄不足以伤经费也。
14.如何才能治世安天下?请综合两则材料简要概括。(3 分)
山东省临沂市2022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元祐八年五月)辛卯,御史董敦逸、黄庆基并罢。敦逸四状言苏辙,庆基三状言苏轼,谓轼昔为中书舍人,所行制词,指斥先帝,而辙相与表里以紊朝政。三省同进呈,吕大防奏曰:“敦逸、庆基言轼制词谤毁先帝,臣窃观先帝圣意,本欲富国强兵以鞭挞四裔,而一时群臣将顺太过,故事或失当。及太皇太后与皇帝临御,因民所欲,随时救改,盖事理当然耳。汉武帝好用兵,重敛伤民,昭帝嗣位,博采众议,多行寝罢;未有以为谤毁先帝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