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高考百校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题
- 资源简介:
约11600字。
2021届高考百校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题
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博士买驴
李国文
“邮下谚云:‘博士买驴,书卷三纸,未有驴字。”这段话,源自南北朝时颜之推的《颜氏家训》。古代的博士,系对文化人的敬称。博士,学问广博之士;另有茶馆、堂馆的别称,如茶博士者。古之所谓博士,与现代学位级别的博士,根本不是一回事。文化人,读书多,有学问是毋庸置疑的。但是,有学问的人,未必“世事洞明皆学问”,也有因其学问太多而疏于应对世事的书呆子“邺下谚云”所说的,正是这样一位博士。
这位博士先生,赶到牲口市上买一头毛驴,银货两讫,也就拉倒,牵走就是了,他偏不,要立一字契,无非免得悔约而已。这位博士,为显示其学问深厚,洋洋洒洒,写上三大篇纸,密密麻麻地写满以后,硬是没有接触到这篇契约的主人公,也就是正在牲口市里嚼着刍豆的毛驴。
颜之推,字介,祖籍琅琊临沂,南渡后,迁湖北江陵,他本人曾为南梁湘东王萧绎部属,官至散骑侍郎。后因战乱,遂居北国,先任周,后仕隋,史称其“博览群书,无不该洽”“善于文字,监校缮写,处事勤敏,号为称职”。《颜氏家训》这部典籍,因其内容丰富,超出一般家庭的伦理范围,涉及社会、风俗、礼仪、道德、文化、教育、知识与修养等方面,对于了解南北朝的人文历史具有很高的价值,且篇幅短小,平白如话,遂成为古今学子的必读书。
南北朝对峙的一个半世纪,既有杀得天昏地暗的拉锯战争,也有相安无事的短暂和平。在此期间,南北两地都同样地风花雪月,歌舞升平,吟诗唱和,欢宴不断,既忘记国破家亡、流离失所的灾难,也忘记铁蹄所至、血肉横飞的痛苦,而好了疮疤忘了疼的江南诸朝,斯风犹盛。君主带头,豪族助兴,文人凑趣,马屁轰鸣。梁简文帝萧纲和梁元帝萧绎,还大力提倡写淫艳的“宫体诗”,缠绵悱恻,无病呻吟;颜之推对这种颓废浮艳的文风,深恶痛绝,《颜氏家训》就是他一生愤怒的厚积薄发。他的老上司萧绎,最后失败时,竟奇怪地总结经验,归咎自己读书太多,才丢了江山。一气之下,把历年收集的数十万卷书籍简册,付之一炬。这些人,只要战火不烧到屋檐下,利刃不架在脖子上,都是玩文学的好手。
上述“博士买驴”式的浮浪空洞文字,是南北朝轻浮艳丽、好逸恶劳的社会习气产物。社会风气反映其上层建筑,世风正常,邪不压正,社会风气不良,小人得志,好人就要倒霉。颜之推引用了南梁的一个例子:“梁世士大夫,皆尚褒衣博带,大冠高履,出则车舆,入则扶侍,郊郭之内,无乘马者。周弘正为宣城王所爱,给一果下马,常服御之,举朝以为放达。至乃尚书郎乘马,则纠劾之。及侯景之乱,肤脆骨柔,不堪行步,体贏气弱,不耐寒暑,坐死仓猝者,往往而然。建康令王复,性既儒雅,未尝乘骑,见马嘶喷陆梁,莫不震慑,乃谓人日:‘正是虎,何故名为马乎?’其风俗至此。”
当时的整个社会,从统治阶层,到豪门贵族,竞相侈靡,淫奢豪华,从文人士子,到小康人家,贪图安逸,物欲嚣张。在这种风气下,指望文学能写出有质量、有分量、有力量的东西,是不大可能的。那位当过大使的庾信,后来由于战乱阻隔,逗留北方,不得回归,在怀念故国和感伤身世的悲情中,才形成苍劲悲凉的独特诗风。杜甫称“庾信文章老更成”,指的是他晚年离散时期的作品。当他尚未奉命出使北朝,与另一位“青春偶像派”诗人徐陵,擅写绮丽诗文,领南朝诗坛之风骚,风起云涌,群起仿效,号曰“徐庾体”,在文学史上也是有记载的。革命奋斗年代,文学如同战鼓,震撼人心;物质消费年代,文学提倡消费,钞票第一。一纸买驴契约,值得写上三大张纸,来炫示自己吗?这使人不由得琢磨,太美满丰足,太安逸享受,太快活自在,太优哉游哉,对作家而言,是好事还是坏事呢?
曹雪芹为什么在喝“莲叶羹”时不写《红楼梦》,偏要饿到只有稀粥咸菜可吃时才写?饿,不一定就产生文学,但饿与饱,前者更可能靠近文学一点。因为,吃得太饱,血液都跑到胃肠中去帮着消化,脑子便会缺血,便会犯困,便会下笔无神,不知所云。饱,尤其太饱,大概是会产生出一种文学上的催眠素,有可能使得作家浑浑噩叠,行尸走肉。这大概就是“诗穷而后工”的道理。南北朝文学,比之他朝,相对来讲,较少巨匠力作的主要原因,与那个时代养尊处优的日子,太甜美、太甘醇、太轻松、太舒服了以后,作家文人的惰性也随之产生有关。文人太快活了,写东西就玩形式,就耍技巧,就讲性灵,就要搞一些翻新的花样。自然,精致的把戏,散淡的笔墨,隽永的余韵,这也是需要的,甚至是不可少的。若全是清一色的黄钟大吕,也是会令读者头疼的。文学,既不能全都沉甸甸的,也不能全是轻飘飘的。文学,还是要给读者一点实实在在的东西,即使玩文学,也应该玩出一点真名堂来。有趣的是,写了三大张纸,硬是不见驴,读者难免就要骂街了。
(有删改)
6.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文章介绍颜之推与《颜氏家训》,既交代“博士买驴”故事的出处,也树立了一个不同于颓废浮艳文风的正面叙写的对象。
B. 文章写萧绎失败后将书籍简册付之一炬,用辛辣的笔触讽刺了这些迂腐文人倡导的颓废浮艳的文风,表明文学误国的观点。
C. “《颜氏家训》就是他一生愤怒的厚积薄发”与司马迁的“诗三百篇,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表意相近,能发人深思。
D. 文章批判了南北朝文学的文风,指出与其他朝代相比,南北朝文学缺少巨匠力作的原因是时代风气奢靡,文人养尊处优。
7. 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文章以故事开头,在一本正经的叙说中,风趣地揭示了浮浪空洞文风的荒谬,渲染气氛,设置了悬念。
B. 文章列举了曹雪芹写《红楼梦》的事例,用“饿”“饱”与文学的关系论述了“诗穷而后工”的观点。
C. “文学,既不能全都沉甸甸的,也不能全是轻飘飘的”等话语客观准确,使文章具有辩证色彩。 D. 文章语言生动活泼,大量使用“风花雪月”“歌舞升平”等四字短语,且文白夹杂,富有感染力。
8. 本文叙写庾信的事例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说明。 9. 文章为什么以“博士买驴”为题?请简要分析。
(二)现代文阅读II (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杭江之秋 傅东华
从前谢灵运游山,“伐木取径,......从者数百人”,以致被人疑为山贼•现在人在火车上看风景,
虽不至像康乐公那样杀风景,但在那种主张策杖独步而将自己也装进去做山水人物的诗人们,总觉得 这样的事情是有伤风雅的。
不过,我们如果暂时不谈风雅,那么觉得火车上看风景也有一种特别的风味.
风景本是静物,坐在火车上看就变动的了。那风景会移步换形,供给你一套连续不断的不同景象, 使你在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