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演练:文言文阅读——文化常识
- 资源简介:
约8630字。
文言文阅读--文化常识
1.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弱冠,古时男子20岁,需要行冠礼,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以示成年。
B.丁父忧,指遭逢父亲的丧事,古代朝廷官员如若父母去世,需要辞官守孝。
C.征,指的是中央官署的高级官员或地方政府的官吏任用属吏,再向朝廷推荐。
D.上巳,指上巳节,俗称三月三,是古代举行“祓除畔浴”活动中重要的节日。
2.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百越”,又作“百粤”“诸越”。古代越族居住在江、浙、闽、粤各地,统称为“百越”。古文中常用其泛指南方沿海一带。
B.“察举”,是中国古代选拔官吏的制度。由官吏举荐,经过试用考核,再任命官职。
C.“乡试”,指明清两代每三年由朝廷选派考官在各乡举行一次的选拔人才的考试。
D.“祭酒”,古代主管国子监或太学的教育行政长官。战国时荀子曾三任稷下学宫的祭酒,相当于现在的大学校长。
3.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大理寺,中国古代官署名,北齐定制,历代沿置,掌管司法刑狱,长官为大理寺卿。
B.有司,指主管某部门的官吏,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故称有司。
C.知制诰,掌管起草诰命之意,后用作官名。唐初以中书舍人为之,掌外制。其后亦有以他官代行其职者,则称某官知制诰。
D.权,古代表示兼代某一官职的词语,此类词语还有领、署、知、摄、行、判、守。
4.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庙号是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取的名号,文中高祖、太宗、隋文帝都是庙号。
B.受禅,是中国古代推举部落首领的一种方式,文中是指新皇帝接受旧皇帝让给的帝位。
C.弱冠、及笄,古代分别指男子和女子成年的年龄,男子加冠和女子插簪是成年的标志。
D.“日昳”对应的是古代采用地支计时方式十二时辰中的“未时”,现在指13时至15时。
5.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会试”是我国封建社会科举考试的一种。由皇帝主持在京城举行,因为在春天举行,又称春试或春闱。
B.“致仕”就是旧时官员交还官职,即今所谓退休。依照古制,官员一般情况下七十岁致仕,有疾患的则可以请求提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