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散文阅读知识梳理
- 资源简介:
约2200字。
散文阅读知识梳理
综述
最近十余年,全国卷考查小说居多,散文偏少,两者比例大概为5 : 1。
近7年内,全国I卷未考散文,2017年2套卷子出现散文,又或是散文重出江湖的信号。
散文是最常见的两大文学体裁之一,全国卷考查力度偏弱(以2016年之前的湖南卷为例,对散文考查力度远大于小说)。
2020年考查散文,有体裁比例的平衡需要。加之各地对小说的模考命题和训练力度远远大于散文,散文的训练偏弱,甚至是很薄弱。谨防命题者乘虚而入。
综上,2020年备考,值得加大散文训练力度。建议:将全国卷的《窗子以外》《我们的裁缝店》《听朗诵》《针挑土》《灯火》列为必做篇目。
散文相对于骈文而言,是与诗歌、小说、戏剧并称的一种文学体裁,指不讲究格律的散体文章,包括写人、记事、抒情类散文以及杂文、随笔、游记等。行文自由,不讲究音韵,不讲究对仗。
散文分类
散文主要分记叙散文、抒情散文、议论散文。
记叙散文又可分为记事散文和写人散文。比如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记事散文,《藤野先生》是写人散文。
抒情散文:注重表现作者的思想感受,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的散文。也包括一些借景抒情的写景散文。比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
议论散文:也称为说理散文,它以议论为主,借助某种形象说理,或直接的发表议论。其特点是议论、抒情和描写相结合。近似于杂文。
散文特点
形散而神不散(形散神聚)。
“形散”:主要是说散文取材十分广泛自由,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表现手法不拘一格,作者可以根据内容需要自由调整、变化。
“神不散”:主要是从散文的立意方面说的,即散文所要表达的主题必须明确而集中,无论散文的内容多么广泛,表现手法多么灵活,无不为更好的表达主题服务。
方法小结
理解重要词语的含义方法小结
1.注意手法
2.解释语境义(联系文本)本义、引申义、比喻义实指(明指),虚指头(暗指)在文中产生的临时语境义(造词,拆词,仿词)
3.作用效果(生动?形象?贴切?传神?凝练?)
4.结合人物形象 作者情感 文章主题
理解重要句子的含意方法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