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小说散文阅读中“景物作用”答题思路
- 资源简介:
约10270字。
高考语文小说散文阅读中“景物作用”答题思路
文学作品中常会出现一些主体对象之外的景物,这些景物描写,并不是可有可无的,而是经过了作者的主观选择,赋予了它们特定的含义,因而具有相应的价值和意义。同时,注意这些景物出现在哪种文学作品中,是写景状物,还是叙事记人。第三,要注意景物描写在文章中出现的位置,是开头、结尾还是穿插文中,从结构上看也有特定作用。高考中一些试题便是特意为景物的作用而设置的。那么,这些试题是如何设计的?景物在文中究竟具有哪些作用呢?
一、景物作用题型:
1、归纳景物的特点。首先要明确这一景物描写中具体有哪些景物,或者同一景物中从哪些角度写的;其次要紧扣作者描写景物的词语,特别是动词、形容词、副词和数量词。答题时有的只需简单概括,或提炼作答。
2、说明景物描写的作用。在明确景物特点的基础上,结合标题、文体和原文内容,注意景物出现的位置,便能进一步从内容上、结构上明确其作用。
3、归纳景物描写的修辞手法、表现手法及其作用。常见的修辞有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等,表现手法则可以从结构、描写、抒情等方面进行归纳,明确这些手法和相应的作用,结合原文内容和文体,能顺利解答这类问题。
4、明确景物的特定意义。景物的特定意义有比喻义、哲理义、象征义等,文学作品的意义往往不会明说,需要读者通过对整个文章的理解去发掘和揣摩。
二、景物主要作用:
1、为人物活动创设典型环境,推动情节发展演变
《智取生辰纲》部分,杨志等人一上路,作者就开始写太阳,写树林,并从多个角度反复渲染气温之高之热。而这些对环境的描绘,不仅为杨志等人押解生辰纲同时也为晁吴等人智取提供了一个典型环境,突出了杨志的精明、老练、谨慎及晁吴等人的足智多谋,推动了情节的发展。也就是说,天气的酷热难当,成为矛盾冲突发生、发展、激化以至解决的重要客观原因。因为天热,军健才“雨汗通流”“叹气”“走不得”,才要求杨志趁凉早行,而杨志却“正热里”行路,因而引起众人的抱怨;因为“红日当天”“热不可当”,所以众军健黄泥冈上见树林就要歇凉并死活不走,杨志与众人矛盾才不断激化;因为天热,众军健才见酒就迫不及待要买来解渴,终使中计,失掉生辰纲。从另一角度看,也正是因为天热,吴用“智”取的妙计才使一万个小心的杨志着了道儿,作品对炎热天气的刻意描写完全是为“智取”。
2、暗示故事发生的时代特征
如鲁迅小说《祝福》序幕部分对鲁镇祝福景象所做的描绘就不仅向我们展示了一个落后封闭的农村小镇,为小说情节的展开创造了一个典型环境,同时也向我们展示辛亥革命后中国广大农村依然如故的社会现实,封建思想、封建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