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复习古代诗歌鉴赏练习题1(4份)
- 资源简介:
2020版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课后习题2.2.1-练习案一-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
2020版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课后习题2.2.1-练习案一-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doc
2020版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课后习题2.2.2-练习案二-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doc
2020版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课后习题2.2.3练习案三-鉴赏古代诗歌的手法.doc
2020版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课后习题2.2.4-练习案-四鉴赏古代诗歌的情感.doc
专题二 古代诗歌鉴赏
练习案一 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
专题规范练第52页
1.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第(1)~(2)题。
十五从军征
[汉]佚名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①谁?”
“遥望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②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③谷,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④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
出门东向望,泪下沾我衣。
注①阿:在文章中是一个语音词。②窦:洞穴。③旅:野的。④持:用。
(1)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人以“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开篇,看似平淡,却耐人寻味,含蓄点出了战争周期之长和当时百姓兵役之繁重。
B.“兔从……生旅葵”四句,由远及近,侧面写出主人公的家荒凉破败的景象,控诉了战争对普通人生活的毁灭。
C.诗的最后两句通过对老兵“出门张望,老泪纵横”这一动作细节描写,进一步抒发了老兵心中的悲凉之感。
D.全诗以老兵回家的情感变化为线索:满怀希望—希望落空—彻底失望—悲哀流泪,有波澜有起伏,且引人深思。
答案B
解析B项,“侧面写出”的说法不正确。这四句是直接描写老兵家园的荒凉景象。
★(2)请结合全诗,分析诗中主人公的形象。
参考答案本诗描绘了一个久战沙场、不得归家,年老归家却已家破人亡、孤苦无依、内心哀伤的老兵形象。①“十五”从军,“八十”方回,写出老兵一去数十年,有家归不得。②归途中逢乡里人,得知家中已是荒坟累累,到家所见是兔子、野鸡乱窜;庭院中长出了“旅谷”,井台上也长出了“旅葵”,处处荒凉破败。③孤苦无依、内心哀伤;舂谷作饭,采葵作羹,却不知递给谁。出门东望,潸然泪下,心中的悲哀诉说不尽。
解析此题考查分析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可以从诗歌的描写入手进行分析。老兵十五从军,八十始得归,说明久经沙场;回家途中询问路人,得知家破人亡,结局悲惨;舂谷作饭,采葵作羹,孤苦无依,生活悲凉。
2.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第(1)~(2)题。
渡 黄 河
范 云
河流迅且浊,汤汤不可陵。
桧楫难为榜,松舟才自胜。
空庭偃旧木,荒畴余故塍。
……
练习案四 鉴赏古代诗歌的情感
专题规范练第58页
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第(1)~(2)题。
赠南岳冯处士二首(其一)
曹 唐
白石溪边自结庐,风泉满院称幽居。
鸟啼深树属刂①灵药,花落闲窗看道书。
烟岚晚过鹿裘湿,水月夜明山舍虚。
支颐②冷笑缘名出,终日王门强曳裾。
注①属刂(zhǔ):砍;斫。②颐:颊;腮。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题中的“处士”指有德才而隐居不愿做官的人,这个称呼表明了主人的身份。
B.首联极力营造隐居的氛围,诗人表示自己要在此构建房屋,过称心如意的生活。
C.“鸟啼深树”“花落闲窗”写环境清幽,“属刂灵药”“看道书”写幽居生活之乐。
D.颈联写晚傍烟岚、宵看水月的景象,展现冯处士脱然无累、恬然自安的心境。
答案B
解析B项,“诗人表示自己要在此构建房屋,过称心如意的生活”这一表述不当,首联写冯处士幽居的环境,表现了冯处士怡然自得、惬意自在之情。
★(2)诗的最后两句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①最后两句意为双手托着脸颊冷笑那些为名利而出山、奔走于王侯门下的人。②表达了对冯处士避世隐居的高逸情怀的钦慕,对趋炎附势、追名逐利者的鄙视。
解析作者嘲笑那些为了名利而终日在王门趋炎附势、阿谀奉承之徒,从句子中的“冷笑”即能看出作者的无奈,也表达了作者对冯处士的仰慕之情,同时也揭示出了作者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阿谀奉承的社会现象的不满。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第(1)~(2)题。
喜观①即到复题短篇(其一)
杜 甫
巫峡千山暗,终南万里春②。
病中吾见弟,书到汝为人。
意答儿童问,来经战伐③新。
泊船悲喜后,款款话归秦④。
注①观:即作者弟弟杜观,之前他来信说将由长安冒着战乱来到夔州看望杜甫。②终南万里春:杜甫诗《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中有“尚怜终南山,回首清渭滨”的诗句。③战伐:征战,战争。④秦:代指家乡。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联“千山暗”和“万里春”,是诗人借景象表达内心的暗淡和对功名的向往。
B.颈联写孩子们好奇地问叔叔的情况,诗人高兴地一一解答:叔叔将穿越战区而来。
C.尾联“泊船”与“巫峡”呼应,“归秦”与“终南”衔接,首尾照应,堪称天衣无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