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亥杂诗》教案1
- 资源简介:
约4020字。
己亥杂诗教案
【教学目标】
⒈知识与能力
(1)朗读背诵并默写《己亥杂诗》。
(2)联系作者写作背景,理解诗意,体会情感。
(3)初步感知本诗的表达特点。
⒉过程与方法
读好诗句,整体把握,诵读赏析,领悟情感,拓展延伸。
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诗人希望社会变革和期待人才辈出的强烈的爱国情感。
【教学重难点】
在诵读的基础上,理解诗意,体会情感。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准备】PPT课件
【设计理念】
充分地研读教材、把握教材,抓准教学的重难点,并在教学设计时将语文基础知识、基本能力的踏实训练,与小学高年段的阅读要求贯彻到教学中,在学生自学自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我适当的点化引导学生学习、学会学习方法、形成学习能力,。在此过程中,情感的体验是必然的催化剂和目的。
【教学过程】
一、以错字板书激趣,营造学习氛围
1、以前我们学的诗多是唐宋时期的作品,今天我们将学习一篇距今仅一百多年,清代龚自珍的一首诗。
2、板书:已亥杂诗(把“己”写成“已”)
3、指名读课题,学生发现错误书写并指正(请学生讲解并总结“己”和“已”的区别和怎样记住它们的字形。)
4、全班齐读课题,解释诗题
①读了课题你们知道诗题的意思吗?谁来说一说?(课前学生已经通过查字典和翻阅工具书,明白“己和亥”两字的意思,学生自己汇报:己是天干的第六位,亥是地支的第十二位,所以诗题就是1839年。然后学生通过课前的预习和查阅资料了解到这首诗是龚自珍在辞官南下,把一路上的所见所思所想记录成315首日记体组诗。)
②在1840年,你们知道中国发生了什么重要的事情吗?(学生根据课前的搜集汇报:鸦片战争。)
③小结:这一年,正是鸦片战争的前一年,曾经强盛的大清帝国行将没落。腐朽的清政府对外卑躬屈膝,对内大肆打压,官吏贪污腐败,百姓民不聊生。这时候,龚自珍写下了我们要学的这首诗,这是第220首。(PPT出示)
5、简介龚自珍
学生把自己课前查阅并收集到的龚自珍资料在班上以小组形式进行汇报展示。【设计意图】虽然本诗所表现的时代与学生相距太远,平时缺少此积累。但为了不低估学生的潜力,我还是采用以学生课前搜集和预习汇报为主,教师补充为辅的教学方式,来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再就是为了培养学生细心的习惯,以错字板书激趣,营造学习氛围,激发学生走进文本。
二、初读全诗,整体把握
完成“自主学习”部分
1、自由读诗:①读准字音,停顿正确地读顺诗句。
2、看看通过自学,能读懂什么?
小结:同学们自学能力真强,自主学习部分完成得又好又快。
【设计意图】从读顺诗句到借助注释与工具书,以及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自学……给六年级学生自学自悟,自主学习的时间与空间,是后面交流、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