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新课标高考语文二轮抢分复习限时规范练:专题六(3份)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试卷 / 高考专项试卷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107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20/2/21 22:47:54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9 总计:9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2020新课标高考语文二轮抢分复习限时规范练:专题六(3份)
2020新课标高考语文二轮抢分复习限时规范练:专题六 抢分点一 综合性选择题——三个步骤五个角度 Word版含解析.doc
2020新课标高考语文二轮抢分复习限时规范练:专题六 抢分点二 鉴赏分析题——情感、形象、语言、技巧 Word版含解析.doc
2020新课标高考语文二轮抢分复习限时规范练:专题六 抢分点三 比较鉴赏题——同中求异异中求同 Word版含解析.doc

  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石柜阁(节选)【注】
  杜甫
  石柜曾波上,临虚荡高壁。
  清晖回群鸥,暝色带远客。
  羁栖负幽意,感叹向绝迹。
  信甘孱懦婴,不独冻馁迫。
  优游谢康乐,放浪陶彭泽。
  吾衰未自安,谢尔性所适。
  【注】 本诗为杜甫携一家老幼由陕入蜀,途经石柜阁所作。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石柜阁高耸在层层波浪之上,水光上映,高壁的倒影好像在虚空中回荡。
  B.霞光、鸥鸟与远客在暮色中组成一幅和谐画面,色彩丰富,又富有动感。
  C.诗人痛恨自己生性孱懦,加之为饥寒所迫,以致辜负了幽奇的山水景致。
  D.本诗前四句描写景象,后八句抒写情怀,描写和抒情紧密关联,脉络清晰。
  解析:诗人说自己生性孱懦,又为饥寒所迫,回答了他面对蜀地奇绝的山水,无法轻松享受优游之乐的原因,隐含了一种无奈与悲凉之感,不是痛恨自己的性格。
  答案:C
  (2)(思想情感)诗篇最后四句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怀?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答:                                                                       
  答案:①面对蜀地山水,诗人羡慕陶、谢的随性自适,希望像他们一样,享受优游之乐;②个人境况的不如意,使他无法彻底放松,体现了他对自我和家人的担忧;③时局的艰难和平生的志向也使他不可能像陶、谢那样超脱世俗,体现了他心怀天下的阔大胸襟。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即 日
  李商隐
  一岁林花即日休,江间亭下怅淹留。
  重吟细把真无奈,已落犹开未放愁。
  ……
  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
  北 风
  刘子翚
  雁起平沙晚角哀,北风回首恨难裁。
  淮山已隔胡尘断,汴水犹穿故苑来。
  紫色蛙声①真倔强,翠华龙衮②暂徘徊。
  庙堂此日无遗策③,可是忧时独草莱④。
  【注】 ①紫色蛙声,代指金人于靖康二年所立的张邦昌和建炎四年所立的刘豫两个傀儡皇帝。②衮(gǔn):古代君王等的礼服。③遗策:失误,失策。④草莱:指布衣,平民。这里指诗人。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用飞雁、平沙、晚角、北风等意象营造了悲凉的意境,“恨”字领起全篇。
  B.颔联说淮河一带山地已经阻断金兵战尘,局势暂且和平稳定,流露出欣喜之情。
  C.颈联“紫色蛙声”与“翠华龙衮”构成对比,字里行间反映出诗人对时局的态度。
  D.前两联写景,景中融情;后两联叙事、议论、抒情,全诗语言浑厚沉郁,感慨良深。
  解析:“淮山已隔胡尘断,汴水犹穿故苑来”是反语,当时局势并非“和平稳定”,“欣喜之情”言出无据。
  答案:B
  (2)尾联是什么意思?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                                                                       
  答案:①尾联是委婉的反语,意为:也许只有我一个人在为国事哀伤忧虑,其实朝廷并没有失策。②该联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朝廷面对外敌侵略不思抵抗屈辱投降、昏庸无能之行径的痛恨;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前途、人民疾苦的忧虑。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关山月
  李端
  露湿月苍苍,关头榆叶黄。
  回轮照海远,分彩上楼长。
  水冻频移幕,兵疲数望乡。
  只应城影外,万里共胡霜。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第二句写戍守的边关榆叶枯黄,让人秋意顿生,为全诗奠定了凄凉的感情基调。
  B.第五句既照应首句“露湿”写霜露寒冻,又从侧面表现出边关的苦寒和兵士的艰辛。
  C.第六句中“兵疲”写戍卒因战争频繁而疲惫厌倦,表达了对战乱频仍的厌恶之情。
  D.第七、八句与苏轼词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异由同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