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语文江苏专版大二轮复习练习:古典诗歌鉴赏(5份)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试卷 / 高考专项试卷
  • 文件类型: docx
  • 资源大小: 84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9/11/24 9:26:47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29
  • 下载点数: 3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2020高考语文江苏专版大二轮复习练习:古典诗歌鉴赏(5份)
2020高考语文江苏专版大二轮复习练习:古典诗歌鉴赏——群诗通练+群诗通练+Word版含解析.docx
2020高考语文江苏专版大二轮复习练习:古典诗歌鉴赏精准训练+精准训练二+Word版含解析.docx
2020高考语文江苏专版大二轮复习练习:古典诗歌鉴赏精准训练+精准训练三+Word版含解析.docx
2020高考语文江苏专版大二轮复习练习:古典诗歌鉴赏精准训练+精准训练四+Word版含解析.docx
2020高考语文江苏专版大二轮复习练习:古典诗歌鉴赏精准训练+精准训练一+Word版含解析.docx

  古典诗歌鉴赏——群诗通练
  群诗通练 雁意象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归 雁
  [唐]钱起①
  潇湘②何事等闲回?水碧沙明两岸苔。
  二十五弦③弹夜月,不胜清怨却飞来。
  注  ①钱起:浙江人,一直在长安做官。②潇湘:泛指湖南地区。相传湖南衡阳有回雁峰,北雁南飞至此而息,待来年春天再返回北方。③二十五弦:屈原《楚辞•远游》有诗句“使湘灵鼓瑟兮,令海若舞冯夷”。传说舜帝死后葬在苍梧山,其妃子因哀伤而投湘水自尽,变成湘水女神,常常在江边鼓瑟以寄托自己的哀思,其声凄凉哀怨。
  1.联系诗句简答:诗人看见归雁产生了哪些想象与联想?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诗人由归雁联想到它们北归前的栖息地——环境优美、水草丰盛的湘江,从湘江联想到湘江女神并想象了她在月夜下鼓瑟,由瑟声联想到凄凉哀怨的乡思,想象到大雁不忍再听下去,飞回北方。
  2.诗人是通过哪些手法抒情的?请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托物言志。诗人着力塑造了多情善感又通晓音乐的大雁形象,写大雁听到悲凄的乐声而乡愁满怀、难以承受因而北归,以雁自喻,寄托了自己宦游他乡的羁旅思乡之情。②用典抒情。诗歌借助“回雁峰”的典故,询问大雁北归的原因,引出“湘灵鼓瑟”的典故,营造凄清的意境,委婉含蓄地抒发了自己羁旅思乡愁苦难耐之情。③联想想象。诗人由眼前的大雁联想到它们北归前的栖息地——湖南湘江,再联想到湘灵鼓瑟的神话,再把曲子同大雁归来相联系,借助丰富的想象,抒发了自己宦游他乡的羁旅思乡之情。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雁
  [宋]王安石[注]
  北去还为客,南来岂是归。
  倦投空渚泊,饥帖冷云飞。
  垣栅鸡长暖,沟池鹜自肥。
  怜渠不如此,更堕野人机。
  注  王安石:熙宁二年(1069)主持变法,因守旧派反对,被罢相,一年后再次被起用,旋又被罢相,退居江宁。
  3.本诗前两联描写了雁怎样的生活处境?
  ……
  古典诗歌鉴赏精准训练
  精准训练一 赏析意象作用
  练前提示  意象是古代诗歌表情达意的主要载体。赏析意象的作用,需注意以下四个方面:①造境:渲染气氛,奠定基调,营造意境。②写人:衬托人物,铺垫蓄势。③抒情:感发兴寄,表达情感。④结构:或为线索,或为中心。
  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绝句[注]
  杜 甫
  肠断春江欲尽头,杖藜徐步立芳洲。
  颠狂柳絮随风去,轻薄桃花逐水流。
  注  此诗写于杜甫寓居成都草堂的第二年(761),安史之乱尚未平定。
  诗中“柳絮”“桃花”意象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柳絮、桃花为暮春典型意象,诗人借景抒情,表达春尽之时的伤心断肠之情。②反衬和拟人手法,柳絮随风、桃花逐水而去,以二者的无情反衬诗人的有情、多情。③以物喻人,以颠狂柳絮和轻薄桃花比喻势利小人,讽刺他们随波逐流,表达诗人对黑暗现实的不满与忧国忧民的情怀。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故衫①
  白居易
  暗淡绯衫②称老身,半披半曳出朱门。
  袖中吴郡新诗本,襟上杭州旧酒痕。
  残色过梅③看向尽,故香因洗嗅犹存。
  曾经烂熳三年著,欲弃空箱似少恩。
  注  ①本诗作于宝历元年(825),时白居易从忠州刺史徙杭州刺史再徙苏州刺史。②绯衫:大红色官服。唐代官员三品以上着紫红,四品、五品以上官员的朝服为绯红。③梅:梅雨季节。
  诗人想借“故衫”抒发怎样的心情?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首联用“绯衫”“老身”自嘲,表达了诗人年事已高未获提拔重用的苦闷之情。中间两联借绯衫依旧感慨职位依旧,为职位长期得不到升迁而苦恼。尾联“欲弃空箱似少恩”借旧衣不可弃,暗喻旧臣不宜疏远,表达了诗人希望得到皇上提拔重用的心情。
  3.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宿陕府北楼奉酬崔大夫二首
  陆 畅
  其 一
  楼压黄河山满坐,风清水凉谁忍卧。
  人定军州禁漏①传,不妨秋月城头过。
  其 二
  一别朱门三四春,再来应笑尚风尘。
  昨宵唯有楼前
  ……
  精准训练二 赏析写景艺术
  练前提示  古人云:“写诗无他端,只情景二字耳。”景物描写在古代诗歌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分量,诗人们苦心孤诣,极尽描写之能事。因此,赏析写景艺术自然成为高考考查的重要内容,并发展为很重要的题型。这种题型在题干中有“写景特点”“写景艺术”等字眼。在阅读分析时,如果能区分好静景与动景、乐景与哀景、虚景与实景,就为下一步赏析写景艺术奠定了雄厚的基础。答题时一般从以下几个角度思考、判断:
  ①景物选取:有无典型性(指有无季节或地方特色)。②写景层次:由远及近,由高到低等。③写景角度:形、声、色、态、味。“形”“色”是视觉角度,“声”是听觉角度,“态”分动态和静态,“味”是触觉角度。不同的角度可以组合在一起,如视听结合等。④写景方法:动静结合、正侧结合、虚实结合、明暗结合、对比衬托等,以及修辞手法甚至如融情于景等表现手法。
  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齐天乐•中秋宿真定驿①
  史达祖
  西风来劝凉云去,天东放开金镜。照野霜凝,入河桂湿,一一冰壶相映。殊方路永,更分破秋光,尽成悲镜。有客踌躇,古庭空自吊孤影。
  江南朋旧在许,也能怜天际,诗思谁领?梦断刀头②,书开虿尾③,别有相思随定。忧心耿耿。对风鹊残枝,露蛩荒井。斟酌姮娥,九秋宫殿冷。
  注  ①开禧元年(1205),史达祖随宋朝派赴金国贺金主生辰的使节北行,六月离临安,八月中秋到达真定(今河北正定),夜宿馆驿中。②刀头:刀头有环,古人将其谐音为“还”。③虿(chài)尾:笔法劲锐。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