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五首》教学设计6
- 资源简介:
约4330个字。
《古代诗歌五首》精品教案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反复诵读并背诵《登幽州台歌》《登飞来峰》,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2.品味诗句,感悟诗歌意境,培养赏读诗歌的能力。
3.体会陈子昂、王安石诗歌中所表达的情感和名句中蕴含的哲理。
◎教学过程:
教学《登幽州台歌》
一、导入
由燕昭王修筑黄金台招涞天下贤士的故事说起,引出“幽州台”。
时光流转,在初唐,有一位文学家陈子昂登上了幽州台,想到了燕昭王招纳贤才的故事,他发出了怎样的感慨呢?今天我们来学习他的《登幽州台歌》。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设计旨在让学生了解相关背景,为体味诗歌所表达的情感做必要的铺垫。
二、明节奏,读出诗韵
1.学生自由朗读,结合注释理解诗意。
2.听名家朗读,教师明确停顿,领字后面要读出延长音。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3.学生齐读,背诵,谈感受。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设计旨在通过自读、范读、齐读,层层推进,营造氛围,创设情境,让朗读指导落到实处。
三、释诗意,了解背景
1.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诗句的意思。
明确:前过去;古人——古代那些能够礼贤下士的圣君;后——未来;来者——后世那些重视人才的贤明君主;念——惦记,常常想。
2.男儿有泪不轻弹,为什么陈子昂却“独怆然而涕下”呢?结合背景,说说陈子昂当时的境遇。
学生介绍,教师补充:
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696),契丹李尽忠、孙万荣等攻陷营州。武则天委派武攸宜率军征训,陈子昂在武攸宜幕府担任参谋,随同出征。武为人轻率,少谋略。次年兵败,情况紧急,陈子昂请求遣万人做前驱以击敌,武不允。稍后,陈子昂又向武进言,武不听,反把他降为军曹。陈子昂内心无比痛苦,他独自一人来到附近的幽州台上,登楼远眺,凭今吊古,写下了这首传世名作。
当年的幽州台还在,可是招纳贤士的燕昭王却早已不见。自己空有满腹才华,却报国无门,壮志难酬,怎能不让人心生感慨,落泪伤悲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