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揭阳市第三中学高三下学期第八周语文周测试题(2018.4.20)
- 资源简介:
约5310字。
第八周语文周测(2018.4.20)
一、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各媒介接触时长对比
(摘编自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2017年4月18日发布的《第十四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
材料二:
2014年,我国15岁及以上人口的识字率较2007年增加了3.48个百分点,基础教育进一步普及,人口识字率持续上升;2014年6岁及以上人口中,大专及以上学历人口较2007年上升4.97个百分点,高等教育发展有效提高了国民综合文化素质。
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每年组织实施全国国民阅读调查,并发布《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对国民图书阅读量、阅读习惯、数字阅读发展趋势等进行统计研究。近5年来,成年国民图书阅读率与年均图书阅读量均稳步上升,2014年人均图书阅读量4.56册、成年国民图书阅读率为58.00%,反映了随着消费结构升级、居民收入增加、受教育程度提高,国民逐渐养成阅读习惯,不断增长的消费需求支撑图书市场稳步发展。
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人均读书数量较低,发达国家不仅以经济手段支持图书产业发展,也通过多种途径营造社会读书氛围,如韩国颁布《读书振兴法》、美国颁布《卓越阅读法》,从立法层面鼓励读书。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国民阅读习惯的养成与深化,中国图书市场有进一步的增长空间。
(摘编自《2017-2022年中国图书零售连锁市场供需预测与投资战略研究报告》)
材料三:
在0-8周岁有阅读行为的儿童家庭中,平时有陪孩子读书习惯的家庭占到90.00%,较2015年的87.1%提高了2.9个百分点;这些家庭中家长平均每天花24.15分钟陪孩子读书,较2015年的23.69分钟略有增加。
此外,2016年我国0-8周岁儿童的家长平均每年带孩子逛书店3.07次,比2015年的2.98次有所增加。近五成(46.6%)的0-8周岁儿童家长半年内至少会带孩子逛一次书店,其中三成多(34.8%)的家长会在1-3个18内带孩子逛一次书店。
(摘编自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2017年4月l8日发布的《第十四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
材料四:
李克强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提出“倡导全民阅读,建设学习型社会”,“全民阅读”第三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全国政协委员白岩松曾说:“政府工作报告中第一次出现‘倡导全民阅读’这6个字的时候,我们都很振奋;但后来就感觉不过瘾了,因为还是在原地踏步。我觉得‘倡导’二字起码应该变成‘保障’。“全民阅读立法”的说法提出后,曾引起社会舆论广泛关注,也产生了很多误读,甚至有人提出“难道还要通过法律去强迫一个人读书?”对于这个问题,多年来一直倡导阅读立法的全国政协委员邬书林说:“为全民阅读立法,不是要强迫人民群众读多少本书,而是规定国家要为全民阅读提供一定保障和必要条件。”
(摘自2016年3月10日《中国改革报》)
1.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各媒介阅读时长,2015年和2016年最多的是手机阅读,最少的是电子阅读器阅读。
B.在传统阅读媒介中,2016年图书阅读时间最长,与2015年相比增长较大。
C.2016年与2015年相比,各种媒介阅读时长有增长,也有减少,大部分是增长的。
D.各媒介阅读时长,2016年比2015年减少最多的是报纸,最少的是电子阅读器。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5分)
A.材料一显示,手机阅读时长最多,而报纸、期刊阅读用时少,并且逐年减少,因此我国图书市场空间将来会被进一步压缩。
B.消费结构升级、居民收入增加、受教育程度提高,国民阅读习惯的养成与深化,以及不断增长的阅读需求将支撑图书市场发展。
C.2016年与2015年相比,亲子共度时长增加,家长更多地带领孩子逛书店,体现了我国政府推进全民阅读取得了一定成效。
D.全民阅读立法能够保护公民的阅读权,从现阶段我国社会发展来看,进行全民阅读立法十分重要。但目前尚无立法可资借鉴。
E. 以上四则材料从不同角度呈现出我国国民的阅读情况,我国国民的阅读情况虽与发达国家相比有差距,但会越来越好。
3.请结合以上材料,就推进全民阅读提出两条合理化建议。(4分)
(二)古代诗欲阅读(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寒节日寄乡友
齐己
岁岁逢寒食,寥寥古寺家。
踏青思故里,垂白看杨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