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广东省高考作文“与你为邻”报社记者仿作三篇
作者:不详 时间:2010/6/8 18:13:22 来源:jiangyongjun755 转发 人气: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你我为邻,相互依存。“你” 可以是有形的,也可以是无形的;“邻”无法回避,却可有所选择。
请你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与感受,以“与你为邻”为标题写一篇文章,自定文体,不少于800字。
——《珠江商报》评论——
发乎真情应该是好作文第一标准
余 味
从1977年恢复高考,一转眼已经到了第34个年头。34年来,高考从“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到现如今的录取率8成以上,大学教育也随之走过了从精英教育到大众教育的历程,但无论如何,高考依旧以其独特性、唯一性和巨大规模,成为一年一度中国人社会生活中的一道特殊风景,并吸引着方方面面的广泛关注。而高考作文题目,则是每年高考中最为引人注目的焦点,高考作文曾经是政治的风向标,曾经是时事的宣传员,有时干脆两者兼而有之,但更多的时候,它是那些10年寒窗苦读、两耳少闻窗外事的莘莘学子鹦鹉学舌、空发议论和奢谈人生哲理的滑稽产物。
随着各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开始单独命题,高考作文题也花样繁多起来。高考作文题的变化,一定程度上昭示着国家社会生活的多样化,以及价值取向的多元化、丰富化。其实,区区一篇中学生高考作文,本承担不了那么多的道义和精神,它应该还原为其综合考察汉语基础知识、彰显独立思考能力和重视真情实感的本来面目。
文可载道,可抒情,可装模作样,也可官样文章;文当然也可浇胸中之块垒,可吐露心曲嬉笑怒骂,更可平实无华言之有物,也可粗制滥造鬼画桃符;可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也可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若言为心声,则文似乎也能担当精神道义之重任,可是,经验告诉我们,言往往非心声,而文每每不若其人。什么样的作文才是好作文?什么样的文章才是好文章?而高考的评判标准是否科学合理?也许,这些问题将随着高考的继续而永远存在、永远争论不休。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发乎真情、基于人性,应该是好文章的第一标准。
那么,我们就来看看3位“编外考生”演绎的作文吧。2010年广东高考作文昨天出笼,题目是《与你为邻》,要求考生以此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本报“视点”特组织本报3位分别于上世纪80年代、90年代和21世纪参加高考的同事,以《与你为邻》为题,“演习”高考,写一篇作文。见仁见智,各显神通,不亦快哉。
与你为邻
王海平
曾经的与你为邻,我收获的是无尽的童年乐趣。你曾经的渭河古道,在河水的改道后,变成了一段狭长的沙坳,高低起伏着,绵延数十里。沙坳里留下许多小而又小的水塘,以及遍野的洋槐林和少量的果树。我的老家,就在沙坳的北边倚坳而建。
30多年前的1970年代,沙坳是我童年的邻居。在沙坳这个博大的胸怀里,爬上大树捣鸟窝,下到水里抓小鱼,是我们经常干的事儿,捉迷藏则是我和小伙伴们玩得最以为天昏地暗的游戏,我们常常会碰到蛇,会被蛇惊吓得尖叫,但却从没感觉到过害怕蛇。那个年代,物质生活贫乏,在沙坳里刨为数不多的生产队里的地瓜、花生,偷摘果树上的果子,也是我们常常会干的一些事。最让我记忆犹新的,是有一年夏天,我们几十个人,结伴战斗,用长棍子绑上浸了柴油的棉团,火烧大洋槐树上的超大马蜂窝,那个马蜂窝经过多年的经营,足有一个洗脸盆大,马蜂也经常侵犯过往的大人、小孩。火攻战斗打响后,一下子惹得马蜂漫天飞舞着找家,结果是,马蜂窝被烧掉了,而我们几十个人也无一幸免地或多或少地中了马蜂的招儿,要么被蜇得嘴巴变形、嘴唇上翻,要么额头起包、鼻子加高,最好笑的是有的人或单眼或双眼被蜇得不得不眯成缝儿。
这就是曾经的与你为邻,我们苦中作乐,感觉很少有烦恼,也与你相处的很和谐。
20多年前的1985年,我踏上外出求学、谋生之路,从此与沙坳天各一方。
再后来,家乡的人为了生存,伐掉了沙坳中的树,推平了高低起伏的沙坳,开始种庄稼,种农作物。
我得知这一情况后,心里有种说不清的滋味,我不能怨家乡的人为了生存的做法,但我更不愿童年的乐园——沙坳的优美环境,遭到毁灭性的破坏!沙坳,我还想与你为邻,但我更愿你恢复往日的风貌,让我们的后辈们也能找到自己的童年乐趣,让小鸟儿有自己栖身的林子。
(作者为《珠江商报》记者,1985年参加高考,同年被陕西师范大学中文系录取)
与你为邻
陈曦
2010年5月26日,一位74岁的僧人来到卢沟桥头。他双手合十、下跪、叩首,重复了3次后,在桥头盘膝而坐,诵经祈福。在他面前摆着一块纸板,上面用毛笔写着“谢罪,绝食三天,日本僧岩田隆造”。
岩田来自日本——这个与我们一衣带水的国家。据史书记载,日本早在三国时期,曾派使者向魏国“朝献”,此后曾多次往来。在唐朝时,一位名叫鉴真的僧人,历时十二载,六次东渡,将唐朝的文化和农业技术带去日本。直到现在的日本文化,还保存多处中国汉唐文化的影子。
如果按照汉唐时期的历史轨迹,也许我们和日本会一直保持一种睦邻友邦的关系。但可惜的是,由于彼此文化内核的差异及近代历史发展轨迹的不同,日本在上世纪发动了一场对华的侵略战争,给两国的人民都留下了沉重的创伤。
对于这一段历史,岩田直言不讳地表达了他对我们的愧疚。但事实上,岩田并没有参与这一场战争,他出生在中国台北,9岁返回日本,长于战后的长崎,过着“与普通人一样的生活”。岩田代表的不过是那些知道历史真相的日本国民,对当年战争的厌恶。
从这一点来说,国籍其实并不重要,因为任何民族和国家的人民,对战争带来的苦难都深恶痛绝。即使是统治者可以改变史书的记录,或是为发动的战争套上冠冕堂皇的大义,战争无论成败,血泪的代价永远是由国民承受。
生活在当今这个年代是我们的幸运,和平与发展成为了两国人民的共识。两个邻居在战后,先后经历了“破冰”、“融冰”、“迎春”、“暖春”等不同阶段。今年的6月1日,温家宝总理在东京接受日本媒体采访,谈及此次访日的目的和意义时,温总理意味深长地回答:“如果说三年以前是‘融冰之旅’,三年后,中日关系发生了很大变化,两国建立了战略互惠关系。这次访问我们可以叫做‘信心与希望之旅’。”
“破冰”、“融冰”、“迎春”、“暖春”,再到“信心与希望之旅”,两国关系一步步趋向友好和谐。在一次次伟大“旅程”的背后,也彰显着我们国家矢志不渝推进中日友好大局的决心与信心。
尽管当前两国在某些问题上,还存在一些争议。但既然是邻居,存在一些分歧也属正常,只要加强理解、信任、合作,为了共同的和平和发展,相信这些问题也都能迎刃而解。借用总理的一句话,“中日两国经济紧密相联,谁也离不开谁!”
(作者为《珠江商报》记者,于1999年参加高考,同年被南昌大学新闻系录取)
与你为邻
王祥
每天走在熙熙攘攘的街上,看着人流来来往往,有人与你擦肩而过,物理距离如此之近,但双方着实遥远。在这还较陌生的城市之中,有的时候会莫名地感叹,身边的人看似多,但彼此却是陌路之人,抑或仅仅是过客。
不过值得庆幸的是,人类毕竟形成了一个社会,拥有了一种叫做友情的宝贵东西,然后又发明了一种叫做电话的工具,缩短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因此,尽管身处一个较陌生的城市当中,一个号码便能联通彼此,你还不至于感到太孤单,并不至于太寂寞。
“漂泊在外,总归不如家里的好,但无论你在哪里,无论你在干什么,你的身边还站着兄弟我。”这句话是我最好的哥们对我说的,当时说这话的场景我忘记了,而唯一记得的只有这句话。而现在,当我看到这个作文题目的时候,首先想到的就是兄弟,以及友情。
数数时间,我已经毕业有一年了,在这一年当中,顺心之事少之又少,失意之事却是多之又多。每每在自己遇到不爽,遭遇挫折的时候,我都会拿起电话,摁下朋友的号码,然后开始“骚扰”我的各位兄弟们。记得最清晰的一次,某天晚上回到我和朋友租的房子,一打开门不小心撞见他正与某女坐在电脑前看电影,出于君子善成人之美的考虑,我立马转身出门,然后一个人轧马路。彼时正值深冬12月,时间为夜晚11点,一人在外形单影只的个中滋味不言而喻。在晃荡20分钟后,终于感到无聊万分的我掏出手机,开始“骚扰”我的朋友们,尽管当时已是深夜12点,但被“骚扰”的兄弟们还是万分体贴地同我侃了很长时间的天,保证我在那种恶劣的环境下面还保持着一份良好的心情。等我晃荡晃荡着回去后,朋友向我说了声“不好意思”,当时我坦然接受,不过有句话却没说出来——如果哪天我也带一个女孩子回来,你不也会出去晃荡半天么?这就是友情。
在今年过年之后,我彻底地成为了一个待业者,每天在网上投着简历,却发现总是找不到自己真正喜欢的,应聘上了一家公司,结果干了还不到一天,就直接做了“逃兵”,因为不喜欢里面那种过于压抑的氛围。于是拖着拖着就到了5月份,身边的兄弟们一直都关注着我的状况,于是在知道一些机会的时候都用电话或者QQ的方式传达给我,希望我能够早一天找到一份心仪的工作,摆脱那种无业状态下的失意。所以即使当时日子过得再不如意,再不顺心,但想到身边还有这么一群关心自己的兄弟时,本来有些阴雨的心情也瞬间多云转晴了。
现在的我开始了一份新的旅程,虽然依旧有些前路茫茫的感觉,但因为有兄弟为邻,心中感到分外的愉悦。
(作者为《珠江商报》实习记者 ,2005年6月在江西省婺源县天佑中学参加高考,同年被华中科技大学新闻系录取。)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