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稼先》教学设计21
- 资源简介:
约3950个字。
课题 邓稼先
课型 新授 总课时 2 第1、2 课时
教学目标 1.反复朗读课文,品味语言,结合语境赏析精彩句段
2.学习用小标题的方式进行写作的手法,体会作者取舍材料的艺术
3.探寻“两弹元勋”的足迹,感受他为科学“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
教学过程
先行独立学习 写作背景。
1、关于“两弹一星”
“两弹一星”最初是指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卫星。“两弹”中的一弹是原子弹,后来演变为原子弹和氢弹的合称;另一弹是指导弹。“一星”则是人造地球卫星。
2、关于邓稼先
邓稼先(1924—1986),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核物理学家,中国核武器研制工作的开拓者和奠基者成功地设计了中国原子弹和氢弹,把中国国防自卫武器引领到了世界先进水平。1999年被追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由于他对中国核科学事业做出了伟大贡献,被称为“两弹元勋”。
3.关于杨振宁
1922年9月22日出生于安徽合肥,美籍华裔物理学家,因与李政道一起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理论,共获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他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涌现出来的一代杰出物理学家中在理论和实验两方面都有影响的物理学家之一。
迁移导入 一百年以前,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时代,恐怕是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上最黑暗最悲惨的时代。那是一个任人宰割的时代,是有亡国灭种危险的时代。下面让我们来回顾一下那段惨痛的历史(幻灯片展示图片)。1964年,随着中国大地上的一声巨响,“任人宰割”的中华民族“站起来了”(原子弹爆炸视频)在这背后,对这一转变做出巨大贡献的,有一位长期以来鲜为人知的科学家——邓稼先
今天就让我们结识一位为我们中华民族铸造了“铁的脊梁”的人——中国的“核弹之父”、“两弹元勋”邓稼先!
先学检测或展示 读一读,写一写
邓稼先宰割可歌可泣鲜为人知
鞠躬尽瘁家喻户晓锋芒毕露妇孺皆知
说服热泪满眶马革裹尸平沙无垠
风悲日曛兽铤亡群蓬断草枯殷红